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丨西部菌
疫情发生以来 , 餐饮行业的承压有目共睹 。
前不久 , 胡润研究院在成都发布了2021年《胡润百富榜》 。
其中 , 出生四川简阳的海底捞张勇、舒萍夫妇 , 以950亿财富位居总榜第46位 , 其财富较2020年缩水了约1000亿 , 缩水规模在上榜富豪中排到了第三位 。
当时 , 西部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 疫情的影响确实太大了 。
不过 , 时隔几日 , 海底捞发布的一个消息 , 又一次让西部菌大感震撼:
11月5日晚间 , 海底捞在港交所公告 , 决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 。
作为中国餐饮界无可争议的头部品牌 , 海底捞却走到了关店这一步 , 并且一出手就是300家 , 这难免让人唏嘘 。
创始人财富缩水千亿 , 紧接着又是关店 , 西部菌对此的第一反应是 , 去年底宣布落子成都东部新区的海底捞总部园区项目 , 到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01
根据2021年中期报告 , 到今年6月30日 , 海底捞的全球门店总数达到了1597家 。 在此基础上“砍掉”300家 , 也就相当于门店数量直接缩水近5分之一 。
作出这个决策 , 是需要勇气的 。
关于关店的原因 , 海底捞随后在回应中给出了几点解释 。 比如 , 部分门店选址出现失误 。
这个原因其实是不难理解的 。 即便抛开疫情因素不谈 , 扩张速度越快 , 门店选址的“失误率”可能也就越高 。
如果叠加疫情这种不可抗力的影响 , 风险无疑就会成倍上升 。 在很大程度上说 , 海底捞的扩张时机确实显得过于冒险 。
去年 , 疫情影响之下 , 海底捞选择了逆势扩张 , 而且还是急速扩张——全年新开门店达到了544家 。 要知道 , 去年上半年海底捞还出现了首次亏损 。
然而 , 进入今年 , 海底捞的扩张速度依然没有放缓——半年之内新开门店299家 。
到底是什么支撑了张勇“逆势抄底”的信心 , 我们不得而知 , 但是 , 关店的举动其实在今年6月就已经埋下伏笔 。
在当月召开的在股东大会上 , 面对业绩下滑 , 张勇坦言——“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 , 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 , 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 ”
此外 , 高翻台率是海底捞一直引以为傲的事 , 但目前这个关键指标 , 也出现了明显下滑 。
2017、2018年 , 海底捞的翻台率连续两年保持了5.0的水准 , 在疫情前的2019年也依然有4.8 。 然而 , 到了2020年 , 这一数字直线下滑到3.3 , 今年上半年 , 则继续下滑至3.0 。
翻台率下降如此明显 , 这对于企业的盈利水平显然构成了巨大影响 。 所以 , 不排除冒险抄底是张勇试图靠拼规模来应对翻台率下降对营收的冲击 。
但正如他所说的 , 目前来看 , 这一步确实是“错了” 。
而且 , 翻台率下降 , 未必只是因为疫情 。 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 , 海底捞近一两年来频频因为涨价、安全质量等问题登上热搜 。
这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或许影响没那么大 , 但要知道 , 海底捞过去可一直拼的是服务口碑啊 。
02
对于砍掉300家门店 , 海底捞的补充信息是——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 , 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 且强调本公司不会裁员并会于本集团内妥善安顿该等门店的员工 。
至少从字面意思来理解 , 海底捞对于未来依然是有信心的 , 宣布不裁员 , 也显示出自己的担当 。
不过 , 在叠加疫情影响和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 , 海底捞未来是否还能够重回巅峰 , 确实不免要让人捏一把汗 。
首先 , 资本市场的疑虑在加重 。
据界面新闻 , 11月8日 , 海底捞以21.45港元/股开盘 , 截止发稿股价上涨9% 。 以开盘价计算 , 海底捞今年以来股价下跌66.5% , 市值已蒸发2323亿港元 。
- 杨利娟|海底捞被曝给顾客打标签?最新回应来了
- 门店|1年关掉300家店,海底捞私自给顾客打标签,声称为了更好地服务
- 西米捞|草莓西米捞
- 个人隐私|给顾客贴标签?海底捞回应
- 顾客|海底捞回应顾客备注,有个性化备注才有个性化服务
- 南海一号|南海发现800年前沉船,我国出资5亿打捞,英国一口咬定是他们的
- 海底捞|热搜第一!著名火锅连锁品牌被曝私下给顾客打标签...
- 顾客|人民热评:海底捞给顾客“贴标签”,别“见人下菜碟”
- 头回客|海底捞私下给顾客打标签?消费者担心的是“看人下菜碟”
- 外貌|正观快评:海底捞给顾客外貌贴标签,算哪门子优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