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回响】“临时家长”的操心事( 二 )
这条蜿蜒小路 , 也成为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脱贫的重要见证 。
“Miss He是从重庆来的 , 以后就是我们的英语老师了 , 可漂亮啦!”“奶奶 , Miss He是特意考来我们学校的正式老师 , 她以后一直教我们 , 不会走的”……从中益乡小学到全乡七个村 , 孩子们从这里出发 , 迫不及待地把开学发生的新鲜事讲给家里人听 。
最重要的事
深山至深 , 贫困之至 。
大风起时 , 林涛阵阵 , 山风吼鸣 , 一切人们对原始森林的想象 , 这里都有 。
这个位于“三山夹两槽”地带的乡镇 , 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 这里的贫困发生率曾高达18.5% , 土地零碎、土壤贫瘠、村集体经济为零……
在目之所及的更远处——武陵山区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的光明村 , 就是谭梓涵的家 。 而中益乡小学 , 居于“三山夹两槽”的槽底 , 地处偏僻 , 山区沟壑纵横 , 从家到学校走路要用半个小时 , 家更远的孩子甚至要用一个多小时 , 求学路常常是“两头黑”——上学天没亮 , 放学太阳已经下山 , 碰上雨雪风霜天气就更加艰难 。
谭梓涵回忆起一年之前 , 在太阳还未升起的清晨 , 从村里通往学校那条泥泞的路上 , 光亮像一根柱子一样从爷爷的手电筒里被放出 , 她就是借着这根“柱子”爬上了中益乡小学的课堂 。 一天两次 , 一周10次上山、下山 , 上山、下山……
在这里 , 求学路之难有了更具体的体现 。
“你要好好学习 , 要加油啊!”谭梓涵忘不了 , 爷爷去世的前一天 , 叮嘱她的仍是要好好学习 。 也就是在最难的那段时间里 , 她也懂得了一个道理:上学是重要的事 , 是必须要上的 , 不管这条路多难走 。
差距正在缩小
2017年 , 谭梓涵的上学路发生了变化——随着脱贫攻坚的展开 , 中益乡乡村旅游、产业基地发展起来了 , 水泥路也从乡镇修到了7个村落人家的生活里 。 为了能让乡村里的孩子们上学更方便 , 中益乡推进寄宿制建设 , 修建了可容纳144人住宿的中益乡小学学生宿舍 。 于是 , 在城里同龄人都还在父母庇护下生活的时候 , 谭梓涵就和其他40多个同学一起住进了学校宿舍 , 开始独立生活 。
文章图片
2019年8月 , 中益乡小学建设完成20间学生宿舍并扩建学生餐厅(央广网采访人员 王启慧 摄)
上学路的难题解决了 , 求学路上的难题还依然存在 。
【【远山的回响】“临时家长”的操心事】在中益乡小学 , 留守儿童的比例占将近三分之一 , 曾经的贫困逼迫着这里的青年人走出大山 , 在外谋生打工 , 被留在这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
贫穷拉开的不仅仅是乡村儿童和爸爸妈妈之间的距离 , 也拉开了这里与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 。
从县城到中益乡 , 苍山环绕 , 云雾缭绕在苍翠之间 , 盘旋不尽的山间公路将车辆送往深山的更深处 。
车辆穿过隧道 , 等驶出时 , 何丹顿感一阵凉意:“山里的气温果然要比城里低 , 这简直是一个穿越季节的隧道 。 ”在隧道这头的中益乡小学 , 刚刚26岁的何丹开始了乡村教师的生活——这是她心目中最向往的、最纯粹的教书方式 。
很快 , 这个有着温柔的面庞 , 一双大眼睛的女老师发现 , 温度只是城乡间的第一个不同 , 而更大的不同也给她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
教室里 , 何丹坐在谭梓涵身边 , 指着练习册上的“music teacher”问她这是什么意思?谭梓涵有点紧张 , 抿着嘴回答道:英语老师 。 何丹无奈地摇摇头 , 上周刚教的又答错了 。
知识学到了 , 但是很快就忘记 , 这几乎是中益乡小学所有学生都在面对的问题 。
- 心手相牵 命运相连——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世界回响
- 央广网报道《远山的回响》系列评论之二:产业扶贫 稳定致富的“定心丸”
- 央广网报道《远山的回响》系列评论之一:乡村教育 斩断贫困的利器
- 中益乡|远山的回响 | “临时家长”的操心事
- 央广网|【远山的回响】“临时家长”的操心事
- 汕尾传媒网 亮发远山轮式挖机、整机销售置换、以旧换新、三年半价回收
- 新华社|瓦曲银饰回响大凉山
- 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的青春回响
- 郭丽文:艺境和诗意的共鸣
- 胜利的回响 | 第五集:《冰血长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