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远山的回响】“临时家长”的操心事

:原题为_央广网|【远山的回响】“临时家长”的操心事。
编者按:
村庄中 , 汗水滴下种子发芽
远山里 , 忘我耕耘 , 希望在茁壮
千年脱贫梦想
百年躬身耕耘
振聋发聩的决战号角
远山阵阵回响 , 谱写全民一心的战歌……
值此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际 , 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 , 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 揭开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的序幕!
【央广网|【远山的回响】“临时家长”的操心事】央广网重庆11月9日消息(采访人员王启慧)星期五下午 , 中益乡小学门口热闹了起来 , 这所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们迎来了每周回家的时间 。
山峦巍峨高耸、延绵不断 , 接连几天的小雨 , 让山里的气温比城区要低上几度 。 穿过人群、过桥 , 谭梓涵沿着一条盘山公路向山里更深处的家走去 。
脚下这条通往家里的路没有变 , 从谭梓涵上学起 , 爷爷和她一起走了4年;但这条路又变了:以前 , 这是一条泥土山路 , 坑洼不平 , 尘土飞扬 , 遇上雨天 , 半只脚都能陷进泥里 , 即便是爷爷牵着 , 谭梓菡不小心在泥泞中摔倒也是常有的事 。 而现在 , 那条令人发愁的路修成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 , 摩托车、小汽车、电动车……村民们上乡镇赶集一路顺畅就能到达 , 到了放假回家的日子 , 路上都是孩子们追逐奔跑的身影 。
这条蜿蜒小路 , 也成为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脱贫的重要见证 。
“Miss He是从重庆来的 , 以后就是我们的英语老师了 , 可漂亮啦!”“奶奶 , Miss He是特意考来我们学校的正式老师 , 她以后一直教我们 , 不会走的”……从中益乡小学到全乡七个村 , 孩子们从这里出发 , 迫不及待地把开学发生的新鲜事讲给家里人听 。
最重要的事
深山至深 , 贫困之至 。
大风起时 , 林涛阵阵 , 山风吼鸣 , 一切人们对原始森林的想象 , 这里都有 。
这个位于“三山夹两槽”地带的乡镇 , 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 这里的贫困发生率曾高达18.5% , 土地零碎、土壤贫瘠、村集体经济为零……
在目之所及的更远处——武陵山区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的光明村 , 就是谭梓涵的家 。 而中益乡小学 , 居于“三山夹两槽”的槽底 , 地处偏僻 , 山区沟壑纵横 , 从家到学校走路要用半个小时 , 家更远的孩子甚至要用一个多小时 , 求学路常常是“两头黑”——上学天没亮 , 放学太阳已经下山 , 碰上雨雪风霜天气就更加艰难 。
谭梓涵回忆起一年之前 , 在太阳还未升起的清晨 , 从村里通往学校那条泥泞的路上 , 光亮像一根柱子一样从爷爷的手电筒里被放出 , 她就是借着这根“柱子”爬上了中益乡小学的课堂 。 一天两次 , 一周10次上山、下山 , 上山、下山……
在这里 , 求学路之难有了更具体的体现 。
“你要好好学习 , 要加油啊!”谭梓涵忘不了 , 爷爷去世的前一天 , 叮嘱她的仍是要好好学习 。 也就是在最难的那段时间里 , 她也懂得了一个道理:上学是重要的事 , 是必须要上的 , 不管这条路多难走 。
差距正在缩小
2017年 , 谭梓涵的上学路发生了变化——随着脱贫攻坚的展开 , 中益乡乡村旅游、产业基地发展起来了 , 水泥路也从乡镇修到了7个村落人家的生活里 。 为了能让乡村里的孩子们上学更方便 , 中益乡推进寄宿制建设 , 修建了可容纳144人住宿的中益乡小学学生宿舍 。 于是 , 在城里同龄人都还在父母庇护下生活的时候 , 谭梓涵就和其他40多个同学一起住进了学校宿舍 , 开始独立生活 。
央广网|【远山的回响】“临时家长”的操心事
文章图片
2019年8月 , 中益乡小学建设完成20间学生宿舍并扩建学生餐厅(央广网采访人员 王启慧 摄)
上学路的难题解决了 , 求学路上的难题还依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