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沪上专家解读《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 二 )


《纲要》提出 , 到2035年 , 体育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智能化全面实现 , 体育活动成为人人参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时尚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左右 , 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35个 ,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维持在97%以上;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齐头并进;涌现一批有全球号召力的优秀运动员;青少年体育素养大幅提升 , 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 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 , 举办一批顶级大赛、全球展会 , 拥有一批知名体育机构、有影响力的体育职业俱乐部、有实力的体育科研中心等 。
对标世界级领头羊寻找差距
体育日渐成为紧扣城市脉搏、点燃城市激情的助推器 , 成为打造活力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民生事业 。 上海要以全民体育促进全民健康 , 同时带动体育产业 , 用体育激发城市活力 , 努力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 让“体育”成为人民城市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品牌 。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国际体育经济学会副主席刘东锋长期从事体育与城市发展的专题研究 。 他认为 , 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与全球卓越城市的建设目标高度相容 , 可以实现良性互动 , 互相促进 。
刘东锋在深入研究后发现 , 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普遍具有这样的共性:曾经举办过奥运会或足球世界杯这样的大型赛事 , 是著名的赛事之都;拥有众多全球著名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已经变得高度社会化、生活化和产业化 。
“综合国际上现有的三大全球体育城市排行榜结果显示 , 伦敦、巴黎、东京、纽约和洛杉矶 , 是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 他们中除了纽约之外 , 都曾举办过一次或多次奥运会 。 此外 , 伦敦、巴黎、纽约身为网球四大满贯的举办地 , 无疑是世界网球运动的圣地 , 而伦敦马拉松、东京马拉松、纽约马拉松、环法自行车赛等赛事 , 也都是影响力广泛、深入人心的全球顶级品牌赛事 。 ”刘东锋说 , 这些城市都拥有数量众多的品牌职业俱乐部 , 比如伦敦就有英超中好几个知名俱乐部 , 而纽约与洛杉矶则是拥有北美四大联赛职业俱乐部数量最多的两个城市 , 凸显了其对全球职业体育的辐射与影响力 。
在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道路上 , 对标这些已有的世界级领头羊 , 上海还有很多提升和进步的空间 , 包括资源配置能力 。 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是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 。 着力促进体育人才、体育场馆、体育机构等各类资源汇聚流通 , 积极引导商业资本拓展体育产业新蓝海 , 才能进一步提高体育竞争力 。
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杜梅认为 , 上海的天时地利已经有了汇聚各方资源的吸引力 。 比如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的成立 , 是继纽约和悉尼后的全球第三个国际体育仲裁院分支机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落户黄浦滨江 , 成为第一个引入中国的国际级体育类专业博物馆 , 也是第一个异地建设发展的国际体育组织所属博物馆 。
杜梅谈到 , 对于正在发展的中国体育产业来说 , 如果有体育金融类企业落户上海 , 对初创型体育企业融资发展有很好的支撑 。 下一步需要探索配套制度 , 不断创新体育金融服务 , 鼓励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 。 吸引国际体育组织、体育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 , 不断提升体育规则、制度、标准等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
打好“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基础
赛事是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 。 体育赛事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体育活力、文化活力 , 也将进一步助推城市经济、文化、生态体系等的建设 。 上海大型体育赛事的数量与级别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 , 平均每年承办国家级以上赛事150场左右 , 其中国际性赛事近40% , 已形成以F1中国大奖赛、ATP1000网球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为核心 , 以各区“一区一品”赛事和各类特色商业性精品体育赛事为支撑的高级别体育赛事集群 , 赛事引领作用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