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当责|阿里张勇:别让35岁成为职场分水岭!( 二 )


那些互联网类、新技术类企业确实更喜欢年轻人 , 但正如上图所示 , 我们依然能看到35岁+的大把机会 。
35岁的机会1)35岁+的专精与热爱 , 不可替代即便在变化快速的行业里 , 依然需要专精一线业务或技术的人才 。 比如所谓“吃青春饭”的程序员岗位 , 就有很多大龄人在一线 。 一位70岁的程序员跑马拉松 , 让大家看到了程序员也可以健康生活、工作到老 。
还有很多技术大牛 , 都是长期在一线工作:

被人们称为“操作系统天神”的戴夫·卡特勒 , 年过70在微软写代码;65岁的Java之父高斯林 , 也在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活跃在程序界一线;还有40多岁的PHP创始人之一 Andi Gutmans、XML之父Tim Bray , 都在亚马逊写代码 。
如果能真正专于一项技能、担起一份责任 , 而不是“好像很有经验但也能被应届生替代” , 在市场中还是很抢手的 。
2)toB行业 , 更需要有经验、稳重的人To C行业需要年轻的脑洞和旺盛的体力 , to B行业则是稳定的微创新 , 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 , 更适合中年人 。 比如to B行业的销售 , 通常要运作上千万的大项目 , 周期长、决策人多 , 不是谁一冲动就能下单交易的 , 年轻人反而会缺少耐心去处理 。 很多toB的优秀销售都会刻意打扮得更沉稳、成熟 , 越老越吃香 。 如今To C行业格局逐渐稳定 , 而且人口红利消失 , 机会趋近饱和 , 而To B行业才刚刚开始 。 2017年底 , 马化腾就看到了这个趋势 , 发言指出“腾讯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 。 在美国 , 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的ToB企业中 , 百亿人民币市值以上的公司至少有50家 , 而中国还寥寥无几 , 有着大量的机会 。
3)老龄化加剧 , 市场需要更懂老年人的大龄职场人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预测数据 , 到2025年 , 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人 。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去年发布的《聚焦银发经济》报告称 , 近3年来 , 老年适用商品数量以年均39%的增速增长 。 中老年人的消费市场崛起 , 就需要更懂中老年人的大龄职场人 。 包括互联网公司在内 , 职场中年化是不可逆的 。 所以 , 如果自己愿意 , 35岁之后依然能安心和体面地工作在一线 。
留住35岁的职场人阿里喊出“鼓励35岁+的员工写代码” , 怎么鼓励呢?要让这些人安心在非管理岗工作 , 除了薪资 , 还有更重要的“面子”问题——尊重与价值感 。 《思考 , 快与慢》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研究了大量数据后发现 , 人们的幸福感会在薪酬水平合理后陷入停滞 。 管理学中也有一个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 , 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紧密相关:
当保健因素缺少时 , 会引起员工的强烈不满 , 但满足后不一定能调动他们强烈的积极性;当激励因素缺少时 , 可能不会造成强烈不满 , 但满足后一定会激发强烈的积极性 。
所以 , 我们必须要在保障薪酬的同时 , 更加注重非物质层面的激励 。
1)向一线员工传达尊重与认可在企业中 , 真正最需要尊重的是一线员工 , 因为他们才是最了解问题所在的人 , 也是最了解机会所在的人 。 但不在管理层的一线员工 , 本身缺少一种地位上的认可 , 如何给予尊重呢?比如程序员 , 他们通常是内向的 , 更想专注于编码而不是参加会议、发表演讲 。 正是这样 , 如果他们的发声能被公司管理者倾听 , 就是一种莫大的认可 。 所以 , 公司管理层要找机会和一线员工交流 , 这不仅能发现业务问题 , 还很有可能打消一个离职的念头 , 带来更高效的产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