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顶级科学家出走中国:中日科研环境,现在谁更好?( 二 )


更令日本国内无法接受的是 , 2019年时 , 福田敏男成功当选为IEEE总主席 , 也是首个当选的亚洲人 。
福田敏男和其他两任IEEE总主席合影
当时 , 日本有不少人对福田敏男进行批判 , 骂其是“卖国贼” 。
不过 , 他并不在意这些闲言碎语 , 还在采访中表示不后悔来中国的选择 。
除了全职外 , 还有一些学者在中日两国同时开展研究 。
今年65岁的梶野敏贵是日本国立天文台教授 , 同时他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爆炸宇宙学与元素起源国际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 。
作为理论物理学的权威人物 , 梶野敏贵受到中方的盛情邀请 , 并得到各种优待 , 而梶野也非常欣赏中国学生的干劲 , 他有一半研究的工作都是在中国进行的 。
每年 , 中国政府为表彰来华工作或指导、在华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 , 会授予象征着最高荣誉的友谊奖 。
通常 , 这个奖项每年会授予50位外国专家 , 逢五逢十的国庆年份则会颁发出100个奖项 。
一直以来 , 日本科学家获得中国表彰最多 。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 , 该奖项从1991年开始颁发 , 到2004年 , 有170多位日本专家获得过此奖 。
2019年 , 有来自31个国家的100名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 其中日本专家有13名 。
如果说这些顶级科学家已经功成名就 , 那么年轻科学家才是未来的希望 。
近年来 , 大批日本年轻的博士 , 也愿意到中国工作 。
2005年 , 野和田基晴在日本东海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 , 因在日本国内没有谋取合适的教职 , 先后到中国台湾地区和北京做博士后 。
2015年 , 野和田基晴结束博士后生活后 , 回到日本继续求职 , 却一无所获 。
之后通过在中国做博士后期间认识的同学 , 获得了山东大学的科研工作 。
现如今 , 他在山东大学空间天气物理与探测研究中心做一名研究员 。
野和田基晴
高畑亨是浙江大学教授 , 主要做灵长类脑基因研究 。
和野和田基晴情况类似 , 高畑亨2005年在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 , 因为没有在日本找到职位 , 2008年起 , 去美国当了五年的博士后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
2013年 , 高畑亨开始为回到日本就业作准备 , 却一无所获 。
之后 , 他开始寻求在其他国家工作的机会 , 于2014年被浙江大学聘用为教员 。
近年来 , 由于有越来越多像高畑亨一样的日本博士来中国就业 , 在中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日本人数量不断增加 。
【日本|日本顶级科学家出走中国:中日科研环境,现在谁更好?】
据日本外务省统计 , 到2017年10月 , 在中国旅居并从事研究工作的日本人约有8000人 。
数据还表明 , 从2014年—2017年 , 在中国停留时间一个月以内的日本研究人员人数连续四年增加25% , 到2018年约有18460人 。
这么多的日本人到中国做科研 , 是因为日本博士数量太多么?
实际上 , 日本的博士是很稀缺的 。
近年来 , 日本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 , 那就是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读博 。
因为读博可能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 。
在近十年里 , 日本总人口减少了94万人 , 但实际读博人数却减少了将近10% 。
日本文部科学省数据显示 , 2020年日本本土博士升学率为9.4% , 比40年前 , 即1981年的升学率18.7%下降了约一半的比例 。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 , 2018年时日本在校博士生为5963人 , 比2003年时的将近12000人 , 减少了50% 。
而攻读博士人数锐减的主要原因就是 , 愿意读硕士的年轻人大幅度减少 。
从2003年到2018年 , 日本在校的博士生人数变化
有个横向比较 。
2008年 , 日本100万人口中 , 获得博士学历的有131人 , 但到了2017年 , 仅为119人 , 而德国、英国却分别为356人和360人 , 数量是日本的三倍之多 。
2000年时 , 美韩的数字与日本基本相同 , 现如今却增加到了日本的一倍以上 。
2017年度各国博士毕业人数对比
可以说 , 除了人口基数大的中国 , 在日美德法英韩六国中 , 日本排名倒数第一 。
日本博士生减少 , 不只是大学受到影响 , 企业的研究能力也持续下降 。
在美国企业中 , 从事研发的博士占比几乎在所有行业都超过了5% , 但日本除了医药、化工等个别行业外 , 占比均不足5% 。
一方面 , 是日本科研环境越来越差 。
而同时 , 中国的科研却生气勃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