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最前线|省级代理现场打款上百万,悄悄疯狂的电子烟:12小时开1家店( 三 )


起初他还很担心 , 因为基于多年的零售经验 , 他已经做好得要亏损半年的心理预期 。 结果没想到 , 仅一个月时间 , 店里销量就做到五六万 。 随着销售额蹭蹭上涨 , 12月 , 唐超颖在武汉的第二家喜雾专卖店迅速开业 。
正在他准备大展拳脚 , 继续开店时 , 疫情先一步到达 。 但在疫情期间 , 固定的客群和在粉丝群的精心运营 , 使他店铺的表现并不差 。
唐超颖给「创业最前线」算了一笔账 , 他每家店的开店成本在10万元以内 , 其中 , 月租金大概在8千元 , 押三付三需要5万左右 , 装修2万、备货需要2万 , 加上保证金1万 。 而他第一家老店的电子烟销量每月能达3万多 。
“基本不会亏 。 ”随着疫情回暖 , 他又马不停蹄地开了8家店 。
最近 , 唐超颖又分别与唯它、徕米及柚子等达成合作 , 准备在接下来做一家电子烟集合店品牌 , 以加盟的形式在全国复制 。
创业最前线|省级代理现场打款上百万,悄悄疯狂的电子烟:12小时开1家店
文章图片
对开设电子烟线下店心动的不止唐超颖 。
龚自佳介绍 , 益爽大部分门店店主已经在规划继续开第二家、第三家益爽专营店 。
同时 , 最近一段时间 , 益爽接连举办了3次地推活动 。 其中 , 在郑州的渠道见面活动中 , 来访人数有1000多人 。 在此次活动中 , 不仅卖出去500多份新品样品 , 还吸引到40多个有意向做门店的人 , 其中有3、4个省级代理 , 且打款已有100多万 。
品牌们似乎都明白了 ,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 , 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
3、中场战事
从2019年初的野蛮生长 , 到年底的“断网” , 再经历2020年初疫情 , 电子烟行业正从“千烟大战”重新回到理性阶段 。
去年之前 , 已经在国内发展10多年的电子烟品牌 , 仍是一个小众市场 。 2019年 , 随着资本密集进场 , 电子烟成为货真价实的风口行业 , 这个“低调”了多年的行业 , 也瞬间成为一块儿肥肉 , 引得上千家企业进场 。
彼时 , 品牌们做电子烟的门槛太低了 , 只用去深圳沙井联系一个代工厂 , 用10万块钱进第一批货 , 再花2000块设计logo , 就可以叫一个电子烟品牌 , 还用不了500万元 。
但疯狂生长的背后 , 行业乱象随之而来 。
电商平台里 , 成千上万的产品在宣称自己是“戒烟神器”“健康减害”“时尚酷炫” 。 暑期里年轻人汇集的音乐会上 , 电子烟的展示、试用活动随处可见 。
劣质电子烟、山寨电子烟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 。 这些产品中存在尼古丁含量超标、甲醛含量超标、苯系物溶剂超标等现象 , 甚至还发生过爆炸事件 。
同时 , 行业的“伪创新”也甚嚣尘上 。
【创业最前线|省级代理现场打款上百万,悄悄疯狂的电子烟:12小时开1家店】刘东原表示 , 电子烟市场的技术创业还不够差异化 。 他打了个比喻 , 就像大家已经适应了手机的形状与触控屏 , 有些创业者为了所谓的创新 , 反而要将触控屏去掉是不现实的 。 “有品牌不在电子烟的技术上创新 , 反而只注重造型 , 其实整个方向就错了 。 ”
他透露 , 现在国内手机代工出现不良产品的概率是万分之一 , 但就电子烟来说 , 这个概率可能千分之一都不到 。
好在 , 经过洗牌 , 行业正往头部集中 , 整体发展也愈发理性 。
“经过一系列市场监管 , 中国电子烟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 尽管在疫情中倒闭的企业很多 , 但市场资源开始向十几家头部企业集中 。 ”说起行业的新趋势 , 刘东原如是道 。
他认为 , 电子烟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 , 疫情过后市场恢复较快 。 由于大量中小品牌相继离场 , 目前唯它已经恢复了市场 , 销售业绩也越来越好 。 毕竟 , 在美国 , 电子烟渗透率达31% , 而在中国不到1% 。 而且 , 中国拥有3.5亿烟民 , 数量居世界第一 , 电子烟市场的潜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