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最前线|省级代理现场打款上百万,悄悄疯狂的电子烟:12小时开1家店


创业最前线|省级代理现场打款上百万,悄悄疯狂的电子烟:12小时开1家店
文章图片
出品|创业最前线
作者|付艳翠
编辑|冯羽
去年双十一之前的互联网禁售令 , 成为落在电子烟头上的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 这一剑 , 让刚经历过野蛮生长的电子烟行业 , 被迫迎来一波“清洗” 。
成立于2018年 , 位于深圳的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电子烟工厂 , 不幸成为这一时期被“清洗”的一员 。
该工厂负责人刘伟(化名)告诉「创业最前线」 , 在电子烟禁令推出后 , 从业者们集体被负面情绪笼罩 。 工厂上游供应链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减少风险 , 只想快点把钱收回去 。 而品牌商、尤其是主营线上的品牌们 , 账期却开始延长 。
最后 , 夹在中间的工厂 , 因为资金无法回笼 , 现金流出现问题 , 甚至没能坚持到去年春节 。 而刘伟也选择收拾包裹 , 重新出发 。 他说:“电子烟行业属于小众市场、勉强能赚个温饱 , 我现在在做钢构品创业 。 ”
寒冬之后 , 疫情成为压倒电子烟的最后一根稻草 。 它让本来就在低谷的行业 , 遭受到又一次打击 , 甚至一些“明星企业”也没能挺住 。
2020年初 , 福禄被曝欠薪两月、暴力裁员、拖欠经销商装修款项 。 6月 , 知情人士透露 , 福禄早已是佛系发展的“放羊状态” , 有出货需求就由深圳工厂生产 , 不再主动拓展市场 。 同月 , 曾一年内完成3轮融资的电子烟品牌灵犀LINX被证实解散团队 , 申请注销手续 。
越来越多的企业未能挺过“凛冬” , 正在悄然消失 。 据天眼查App显示 , 以工商登记为准 , 至2020年7月 , 我国共有超过1800家电子烟相关企业已经注销或吊销 。
媒体的报道 , 似乎成为电子烟处于漩涡之中的信号 , 更让外界对电子烟行业接连投来不信任票 。 资本们也明确说 , 电子烟行业风声紧 , 不考虑投资 。
然而 , 当外界统一对电子烟持悲观情绪时 , 在深入了解电子烟创业者后 , 我们却会发现 , 如今幸存的电子烟企业们正在悄悄发展壮大——它们一改此前的高调 , 正在低调布局线下 , 并做好了迎接新一轮中场战事的准备 。
1、低调捞金
1800家电子烟企业“死亡”——该数据一出 , 不仅放大了外界对电子烟的悲观情绪 , 也让外界忽略了这一行业的“钱途” 。
电子烟毛利高几乎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 。 2014-2017年 , 国内三家主要电子烟相关上市公司(麦克韦尔、盈趣科技、艾维普思)收入复合增长率平均190% 。 公司的毛利率均在30%以上 , 而且都在稳步上升 , 有人曾称行业毛利率“70%起步” 。
即便整个行业入冬 , 线上无法销售 , 行业内依旧有一批幸存者们享受着这一“红利” 。
同样位于深圳的另一家电子烟工厂 , 是行业内幸存的一员 。 该工厂负责人王琦(化名)向「创业最前线」透露 , 去年电子烟出台线上禁令时 , 公司虽然受到一些影响 , 但很快就调整过来 。
当时 , 他也遇到和上述创业者刘伟一样的情况 , 被供应链催着尽早打出货款 , 却迟迟得不到品牌商的回款 。 去年11月底 , 他一度将工厂进行裁员 , 以节约运营成本度过寒冬 。 他甚至也想过 , 2020年情况还不能改变 , 就找个新行业重新创业 。
但幸运的是 , 这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 , 工厂的订单就又得以恢复 。 对于这次的恢复 , 王琦说:“我也不知道订单变好的原因 , 可能对于电子烟来说 , 除了被禁止的电商平台 , 还有线下和外销等渠道吧 。 ”
甚至在疫情之中 , 停工了一个多月后 , 在他自己都以为这次要坚持不下去时 , 王琦却意外迎来了他的赚钱时刻 。
复工推迟让生产成为了难题 , 导致很多品牌的烟弹供应无法持续 。 王琦表示 , “可能是我们比较幸运 , 我们过年之前有批货 , 正好可以调度 , 所以销售额也还不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