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惯性生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之物|周末读诗( 三 )

较之屈原的《橘颂》 , 荀子在赋中所咏之针 , 有了很大的独立性 。 虽然物仍为人而存在 , 仍被赋予人的情感和意志 , 但被观照的视角和距离已很不同 。 屈原将自己安顿在橘树里面 , 而荀子则站立在针的旁边 。


拒绝惯性生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之物|周末读诗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石涛 看松露滴身

梁武帝的烛

根据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南北朝诗》统计 , 直到刘宋时期 , 存留下来的咏物诗约60首 , 而在齐梁时期的八十多年间 , 咏物诗勃然大兴 , 共计存世330余首 。 当时的文人无不写咏物诗 , 题材从大自然的动植物及天气 , 到日用起居的各种器物 , 可谓无物不咏也 。

例如植物中的梅、兰、松、竹、菊、梧桐、女萝、栀子、蔷薇、萍、柳、桂、青苔、荷花、香茅、石榴、甘蔗、荔枝等;动物中的鸾鸟、老马、啄木鸟、蝉、萤、蝶、鹤、雁、鹊、鸥、鱼等;天气中的浮云、夜雪、喜雨、秋风、苦雨、苦暑、霜、露等;器物中的镜台、团扇、画屏、香炉、灯烛、帘幔、胡床、竹几、席、剑、金钗、春幡等 。

南朝以前 , 在“诗言志”的重压下 , 物没有独立的地位 , 不能作为它自身而被看见 , 诗人假托物而言己志 。 从晋宋山水诗开始 , 山水及自然之大物 , 开始获得独立的审美价值 , 不再被强行加以拟人 。 至齐梁时期 , 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物 , 也因诗人的观看而焕发出奇迹般的光彩 。

我们来感觉一下梁武帝萧衍看到的蜡烛:

《咏烛》

堂中绮罗人 , 席上歌舞儿 。 ?待我光泛滟 , 为君照参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