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大公司克制,小公司放纵
编辑导读:大公司和小公司做产品有什么区别?本文作者从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 , 从需求来源、发展状态和开发资源三个方面对此展开了比较分析 , 与大家分享 , 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大小公司的产品工作 。
本文插图
前段时间 , 微信小商店开放了个人版 , 相信大家都知道 。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 申请了一下 。 整个过程还是挺快的 , 很顺利的完成了开店、商品上架 。
这些东西全部弄完后 , 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 那就是小商店比我想象中的要简单 , 至少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内容 。
在这里 , 也不用去揣测微信为什么会这么做 , 容易打脸 , 不敢妄加议论 。
但至少可以看出 , 微信还是很克制的 。 反观现在很多其他产品 , 有用没用的功能全部给你 , 不仅难用而且还没用 。
这不禁让我有个疑问 , 为什么大公司做产品很克制 , 反倒是小的创业公司做产品很放纵 。
虽百思不得其解 , 但还是试着从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 , 来大胆的揣测一下 。
一、需求来源不同
需求确定了最终的产品形态和功能规划 , 所以需求的来源和完整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 一般来说 , 大公司靠数据 , 小公司拍脑袋 。
1. 大公司靠数据
大公司做产品 , 任何环节都要有数据的支撑 , 当然对需求的分析也不例外 , 按照行业惯例 , 应该有下面几种方式:
第一 , 现有用户
针对用户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发掘潜在的需求点 。 只要用户基数够大 , 能深挖的需求广度和深度都能达到一定的质变 , 从而决定了产品功能对用户需求的契合度 。
像我们熟知的腾讯产品的“1000/100/10”法则 , 还有小米的论坛文化 , 都是很好的例子 。
从用户中来 , 到用户中去 。 和用户泡在一起 , 才能发现那些潜意识里的需求 , 而这些有时候就是产品的闪光点 。
第二 , 数据埋点
大公司一般都会对产品进行埋点 , 然后通过对用户的行为路径、浏览习惯、点击热区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 。 根据分析得出的结果 , 提出产品优化方案 , 一切以数据说话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通过对用户的注册转化漏斗进行分析 , 发现用户在某个环节的转化率特别低 , 然后再次深挖此环节哪些因素导致了转化率低 , 后续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 产品上线后 , 再次分析此环节 , 进行前后数据的对比 。 从而不断改进 , 不断优化 。
第三 , 头脑风暴
虽然这一点说起来看似不起眼 , 但我感觉还是值得一说的 。
在大公司里 , 可能产品经理团队就有几十人 , 针对某个需求点 , 每个人根据自身的经验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 就能得到很多不同的思路 。 群策群力 , 优中选优 。
小公司 , 你懂的 , 自己一个人慢慢啃吧 。
2. 小公司拍脑袋
小公司做产品 , 很多时候 , 需求来源并不是用户 , 而是灵光一现 。 所以 , 这里说的拍脑袋 , 并不是贬义词 。 很多时候 , 没有任何用户积累和数据沉淀 , 想不拍都难 。
小公司的不确定性 , 就决定了很多时候 , 产品需求的不可控性 。 而需求的不可控性 , 就导致了产品没法规划、没有边界 , 结果就是做出来的第一版就是最后一版 , 什么都有 , 什么都要 。
有时候 , 为了配合公司(老板)的战略宣传、拉投资等情况 , 我们需要开发很多看似没有任何意义 , 甚至是PPT功能 。 一切为了生存 , 理解万岁 。
举个例子 , 以前我们做售后系统 , 其实厂家的核心痛点是解决订单派单难的问题 。 但是仅仅靠这一个点 , 是无法打动投资人的 。 所以在此基础上 , 我们加了很多诸如企业门户、数据分析、订单预警等边缘功能 。
有时候 , 为了配合运营部门的某个活动 , 我们需要开发很多复用率很低 , 甚至是一次性使用的功能 。 一切为了发展 , 有效就行 。
- 公司|中潜股份:继续停牌一天
- 大数据&云计算长飞公司亮相2020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 麦田军事观察|印度抨击法国公司拒绝转让核心技术啥意义?不知花钱买不来现代化
- 实体|华熙生物:趴在地上做实体 打造“国民产品”
- 产品|林鹏“奔私”后首发产品 单日募资150亿
- 募集资金|28.78元!中金公司发行价定了 募资“补血”超130亿
- 晨财经|| 浙江A股上市公司达500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周末·事件
- 中新经纬|聚杰微纤:公司近期订单量未出现大幅度增加
- 公司|华润微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逾150% 拟定增募资50亿元
- 经济观察报资讯|格力地产“大健康”布局成效渐显,控股公司科华生物净利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