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小新|深圳:打造国资国企改革先行示范样本( 三 )


以优服务为目标 , 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 紧扣市委、市政府对深圳国资“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功能定位 , 深圳国资国企加快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上市公司集中 。 进退有序活存量 , 立足全市国资“一盘棋”“一张图” , 编制实施资源配置“战略地图”、重组整合“1+N”方案 , 遵循“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原则 , 推进巴士集团对全市国有出租车资源、环水集团对环保水务资源、交易集团对交易平台资源等深层次整合 , 推动优质资源向“头雁”企业集中 。 积极稳妥强增量 ,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才房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议题 , 重组或组建环境水务集团、交易集团、人才安居集团、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院、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智慧城市科技集团、特区建工集团、铁路投资建设集团等企业 , 加快构建市区集中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和企业服务、建材销售交易、军民融合服务、央地合作采购等平台 。 加快实施“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战略 , 持续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 , 市属国资代表深圳出资100亿元参与南方航空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 。 通产丽星与力合科创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完成 , 为科技服务型企业资产上市提供了深圳案例 。 特发服务IPO顺利通过创业板注册制发审会 。 目前 , 市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57.1% 。

国资小新|深圳:打造国资国企改革先行示范样本
文章图片
发展篇

四十年深圳国有经济总资产增长2.64万倍77.6%净资产集中到“一体两翼”领域
在特区化茧成蝶、华丽绽放的历程中 , 深圳国资国企抢抓机遇、砥砺前行 , 奋力推动改革发展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
规模效益快速增长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 , 深圳国资国企成长速度让人惊叹 。 深圳国有经济以年均28.9%的速度 , 实现了总资产增长2.64万倍 。 特别是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深圳国资国企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与2012年相比 , 2019年市属企业总资产增长6.3倍 , 年均增长32.9%;净资产增长4.2倍 , 年均增长26.5%;营业收入增长7.2倍 , 年均增长35.1%;利润总额增长6倍 , 年均增长32.2%;上缴税金增长7.3倍 , 年均增长35.2% 。 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机构中 , 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从第18位升至第4位 , 利润总额由第11位升至第2位 , 总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在全国位居前三 。
今年以来 ,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 全市国资国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 努力推动国有经济平稳运行 。 截至8月底 , 市属企业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比年初增长6.9%和5% 。 1—8月 , 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 ,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12.7% , 净利润增长14.5% , 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9个和41.8个百分点 。 累计上缴税金722亿元 , 其中在深圳缴纳税收274亿元 。

国资小新|深圳:打造国资国企改革先行示范样本
文章图片
▲深圳湾园区

功能布局持续优化
近年来 , 深圳国资国企聚焦特区发展需要 , 优化调整国有资本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形态布局 , 推进存量资源整合、增量资源扩容不断取得新突破 , 推动77.6%的净资产集中到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领域 。
深圳国资国企功能布局得到持续优化 。 2017年底 , 实现“僵尸企业”全部清零 。 2019年以来 , 为更好满足全市环境水务产业公益性、功能性要求 , 建立系统、集成、长效的环境水务治理新格局 , 完成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组建工作 , 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的环境与水务全产业链综合服务集团 。 立足服务深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孵化、引进重大产业项目资源和人才团队 , 组建重大产业投资集团 , 打造深圳市重大产业的发现平台、引导平台和投资运营平台 , 助力提升特区创新能级 。 同时 , 还完成了特区建工、交易集团、智慧城市科技、食品物资等企业组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