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学森约见陈敬熊 , 点将他攻关“543”指导站天线误差问题时 , 转述了贺龙的话:“毛主席说 , 美国的U-2飞机打不下来 , 他都睡不着觉 , 一定要把技术关键攻下来 , 让毛主席睡好觉!”
陈敬熊带领攻关小组历经半年时间 , 经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上百次试验 , 找到天线产生误差原因 。
1966年1月的一个夜里 , 经过“治病”的天线在试验后证实陈敬熊和攻关小组的改装方案完全正确 , 已经生产出来的24部配套“543”导弹的天线被“救活” , 性能超越苏联同型号天线 。 这标志着“543”的仿制工作全部结束 。 之后 , “红旗一号”装备到部队 , 加强了我国的防空力量 。
这一解决办法被沿用到红旗二号导弹和红旗二号甲导弹天线的生产之中 , 前者于1967年6月27日首次击落“U-2”飞机 , 担起了保卫祖国领空的神圣职责 。
在几十年科研工作中 , 陈敬熊把数学视作攻克电磁场、天线、雷达等通信领域研究难题的一把利刃 。 “我认为干我们这一行 , 数学理论水平还得提高 。 不要认为我们是搞工程的 , 数学可有可无 , 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问 , 直接用处谈不上 , 但它是基本功 。 ”
晚年 , 陈敬熊最大的嗜好就是数学研究 。 他家有4个书柜 , 里面装满了各种专业书籍 。 “这些书读起来不轻松啊 , 但是很锻炼思维 。 ”看到感兴趣的地方 , 他时常还会利用自创的一套算法 , 将相关的数学公式重新推导一番 。 “有时候把公式推导出来 , 我自己很高兴 。 因此我生活非常充实 , 脑袋不会空的 。
与党同龄 , 追随党的目标
在对国防科技事业不断探索的同时 , 陈敬熊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 1921年出生的他 , 与党同龄 。 从读书时起他就逐渐树立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陈敬熊交通大学的毕业证底色中间横排着五个空心红字——“为人民服务” 。 入学时还是中华民国 , 毕业时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陈敬熊说:“亲身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 , 又亲身经历了新中国的各个发展阶段 , 我深切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我希望尽快加入中国共产党 。 ”
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后 , 陈敬熊给妹妹时说“我有许多缺点 , 我一定要改掉它 , 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在25年的入党路中 , 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 坚持科技救国信念、坚定科技报国初心 。 尤其是受钱学森之命攻关”543”指导站天线 , 陈敬熊更加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的信任 , 思想认识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
1979年 , 23所科技处党支部通过陈敬熊的入党申请 , 同意吸纳他为预备共产党员 。 与科研事业一同长跑的入党路 , 迎来了曙光 。
支部大会的决议中写道:“希望陈敬熊同志入党后深入第一线 , 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四化多做贡献 。 ”在而后的科研工作中 , 陈敬熊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断撒播着科技星火 。
陈敬熊认为 , 人才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一大支撑 , 他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 , 累积并总结了一套适合航天事业发展的理论和经验 , 他将这些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科技人员 。
建院初期人才极度匮乏的时候 , 陈敬熊第一个提出“导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方法 。 他鼓励有技术基础的徒弟勇于实践 , 对没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则手把手地教 。
在他因材施教的指导下 , 培养出一批青年技术骨干 , 一些优异学生更是成长为技术专家 。 这样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方法引起领导重视 , 1961年 , 二分院在全院推广“导师带徒” 。
为了满足人才梯队建设的需要 , 他还张罗航天系统自主培养研究生的工作 。 并先后在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执教 , 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播撒科技星火 。 在为北航讲授“电磁波理论”时 , 因为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 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 , 陈敬熊动手编写了《电磁波理论》 , 分享自己多年电磁场微波理论研究的心得 。
由于年龄和体力的关系 , 耄耋之年他已经很少参与具体工作 , 但依然担任了集团和23所的科技委技术顾问 , 参与型号方案评审、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
【航天|这位中国导弹天线理论的奠基人迎来了百岁生日!】90多岁时 , 陈敬熊还坚持学习和研究 , 用自创的数学算法推导公式 。 “不得老年痴呆症”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 要“活到老 , 学到老 , 干到老” ,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 陈敬熊称 。 “我今年见证了党的第一个一百年 , 以后还要继续看着祖国事业、航天事业的发展” 。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美食|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看了这位画师画的美食,给我看饿了
- 舌尖上的中国|人老了才知道,不管多穷,也别端这三种碗
- 中国将在非开展“百企千村”活动
- 数字|中国首个中医药古籍IP数字藏品《本草纲目》金陵本发布
- 快时代里的“慢美学”,二十四节气藏着中国智慧|文化时评 | 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