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嘉游戏|100多年前 艺术家就开始用“动作捕捉”来搞创作了


从虚拟中追求真实 。
2019年的微软发布会上 , 《赛伯朋克2077》的演示点燃了全场气氛 。 这不仅由于游戏生动描绘了一个堕落 , 危险又充满纸醉金迷的未来 , 更在于基努里维斯所饰演的游戏角色“强尼·银手”的亮相 。 游戏中他的举手投足 , 都仿若基努本色出演 , 带着演员的不羁特质 , 而并非单纯“借脸”出镜 。 这一切均依靠最先进的动作捕捉系统才得以实现 。
世嘉游戏|100多年前 艺术家就开始用“动作捕捉”来搞创作了
本文插图
如今的3A制作使用动作捕捉 , 乃至面部捕捉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 游戏的图像标准也早就超过了单纯对于数毛的追求 , 而更多强调举手投足时的真实感 。 但可能许多人不知道的是 , 看似高科技的动作捕捉 , 其实跨越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 其中 , 也有因为太过超前的理念 , 而梦想破灭的往事 。
一百多年前的“动捕”技术
在上世纪早些时候 , 很多人第一次被动画人物俘获的那一刻 , 是在迪士尼1951年的动画长片《爱丽丝梦游仙境》里 。 在片中 , 金发碧眼的爱丽丝无论一颦一笑 , 还是举手投足的细节 , 都散发着一种生命的活力 , 似乎与其它动画片里或夸张 , 或写意的人物形象不尽相同 , 这是一种真实带来的力量 。 而达到这一效果的秘诀 , 就在于一种百年前诞生的动作捕捉技术——转描机 。
世嘉游戏|100多年前 艺术家就开始用“动作捕捉”来搞创作了
本文插图
通过转描机实现了“超越现实”的效果
转描机顾名思义 , 其实是一种“人肉”捕捉的技术 , 它的原理就是先让演员演出动画片中所需要的动作 , 并录制成影片 。 随后画师通过一个透明画架进行作画 , 在画架背后 , 有一架投影仪将真人影片里的单帧画面投到画架上 , 供人进行临摹 , 一张张手抠下来 , 不怕角色动得不像人 。
世嘉游戏|100多年前 艺术家就开始用“动作捕捉”来搞创作了
本文插图
马克斯的转描机技术专利
虽然迪士尼将转描机运用得出(xue)神(han)入(gong)化(chang) , 然而这项技术却出自他们悲催的竞争对手——弗雷歇尔兄弟 。 1914年 , 马克斯·弗雷歇尔发明了转描机 , 创作出了一系列动画短片《逃出墨水瓶》 。 在片中 , 他本色出演一位画师 , 与他笔下的角色小丑克克进行跨次元的互动 。 为了让小丑的动作活灵活现 , 马克斯的哥哥戴维摄制了一系列动作 , 成为历史上“动作捕捉”的第一人 。
世嘉游戏|100多年前 艺术家就开始用“动作捕捉”来搞创作了
本文插图
小丑克克
在冷战中诞生的黑科技
却在低俗节目中亮相
虽然转描机已经提供了动作捕捉的基本概念 , 完成了从现实到创作的转化 。 但这一过程无异于人物临摹 , 没什么科技含量在里面 , 是典型的土办法 。 要说到现代意义上的动作捕捉 , 还得从电脑诞生之后开始说起 。
随着美苏冷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断升温 , 现代战争变成了更冷酷的数字游戏 , 计算机技术爆炸性地发展 。 有些电脑计算导弹轨迹 , 有些电脑则用来探索太空 , 而有些电脑 , 则在绘制动画短片 。 李·哈里森三世就是这么一位炮打蚊子的人 , 而他也是动作捕捉的先驱 。
世嘉游戏|100多年前 艺术家就开始用“动作捕捉”来搞创作了
本文插图
哈里森既是美术学院的毕业生 , 同时又是生物控制学的工程师 。 文武兼修的身份让他想到了一个自动生成动画的绝妙点子 , 他将简笔画看作一系列线条组合 , 从而形成动画角色 。 每条线都会显示在阴极射线管上 , 每个角色由骨骼、皮肤、关节等环节组成 。 哈里森将它称之为“阴极射线木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