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要怎样进行创新?


编辑导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技术的出现 , 用户的需求会发生改变 , 产品也会更新迭代 , 用创新的功能对旧功能进行覆盖;企业要如何根据市场需求、用户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
产品要怎样进行创新?
本文插图
一、什么是创新?
1912 年 , 创新理论之父约瑟夫.熊彼特在他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将创新过程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 而创新则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
如果用数学方程式表达 , 熊彼特的话可以转译为 C = f(a , b , c , …);其中 , C 代表创新 , 括号中的变量代表生产要素 , f 代表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为了表述方便 , 下文统称为创新函数 。
创新函数有三个要点:生产要素的选择、生产要素的组合、实例的选择、组合与引入 。
1. 生产要素的选择
创新以问题为导向 , 而问题经过分解 , 最终往往以要素集合的方式呈现;譬如某人欲从甲地到某地 , 那么问题要素至少包括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时间、到达时间和交通工具 。
在进行要素选择时 , 有两点需要注意:
1)要素的选择要尽量遵循 MECE 原则 , 全面而无遗漏;如上所举的例子 , 仅为了说明问题要素是一种集合 , 所举要素并不全面;真实的场景中 , 除了地点、时间、交通工具 , 还应考虑到出行人数、出行者的身体状况、个人交通工具偏好度、天气状况、交通路线和路线拥堵情况 。
2)在列出全面的问题要素后 , 应围绕问题进行筛选;这一步并非必须 , 在进行要素选择时 , 多数人都会带着问题意识 , 有意识地摒弃与问题无关的因素;但保险起见 , 当所有的问题要素被列出后 , 还是应该审查一遍 , 避免无关的要素干扰后续的要素组合 。
2. 生产要素的组合
根里奇·阿奇舒勒在《创新算法》中表示:创新就是 “消除技术矛盾” ——这里的技术矛盾指的就是生产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 。
在书中 , 根里奇举了一个赛车的例子来表现这种矛盾关系;赛车在行驶时 , 会遇到风力的阻碍 , 而装上挡板 , 可以有效降低风阻;但另一方面 , 赛车运动员在转向时需要观察车轮 , 以判断当前的地面情况 , 如果装上挡板 , 运动员的视线也就被挡住了 。
在这个例子中 , 降低风力阻碍和观察地面情况成了一组矛盾;如果要降低风阻 , 就要增加挡板 , 可因此运动员就无法通过车轮观察地面情况 。
赛车的例子只包含单组的技术矛盾 , 而现实生活中 , 生产要素的组合常常产生多组矛盾;如先前所举的乘车的例子 , 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可以组成一组矛盾 , 出行人数、出行者的身体状况、个人交通工具偏好度和交通工具可以组成一组矛盾 , 交通路线和路线拥堵情况也可以组成一组矛盾 。
生产要素的组合 , 是为了使技术矛盾凸显 。 当矛盾凸显后 , 就可以着手进行解决 。
3. 实例的选择、组合与引入
生产要素是一种抽象化的表述方式 , 而矛盾的产生需要由实例引出;拿乘车的例子举例 , 地点和时间可以组成一组矛盾 , 但这矛盾并非由地点和时间引出 , 而是由其实例化后的真实实例所构成 。
某人此刻居于杭州 , 想要在一小时内到达距离杭州 276.7 公里的南京 , 杭州是出发地的实例 , 南京是目的地的实例 , 一小时是到达时间的实例;只有在这种实例化的框架下 , 时间与距离才构成一种矛盾 。
想要解决时间与距离的矛盾 , 就得看其他的生产要素能否进行解决 , 在这个例子中就是交通工具;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对交通工具的实例进行选择 , 乘车人可以选择飞机、高铁、火车、汽车甚至共享单车 , 将这些实例依次带入 , 观察矛盾是否得以解决 。
实例的带入并非胡乱拼凑 , 而具有一定的规律 , 管理学巨匠克里斯坦森将至称之为流程——流程是完成既定目标的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