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什么要把患者“绑”起来?ICU护士说这是保护( 二 )



【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什么要把患者“绑”起来?ICU护士说这是保护
本文插图
【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什么要把患者“绑”起来?ICU护士说这是保护
本文插图


重症健康科普小课堂: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常会保留一些重要的管路 , 如气管插管、头部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胃管、尿管等 。 一旦这些管路不慎脱出 , 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费用 , 甚至导致死亡 。 为防止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 我们会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 , 即使用合适的约束工具约束患者的四肢或肩部等 , 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安全 。
保护性约束 , 不是随意捆绑 , 而是有诸多讲究
■ 1. 充分评估
为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前 , 医护人员充分评估约束指征 , 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情绪、配合程度、肢体活动情况、管路状况、独立等级等 , 根据评估结果决策是否实施保护性约束 。
■ 2.知情同意
对清醒患者 , 医护人员会向患者或家属讲明约束的必要性和方法;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 , 会向家属详细交代患者的病情、存在的安全风险、保护性约束的目的与方法 。 获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后 , 采用合适的约束工具为患者实施约束 。
■ 3.动态保护
实施约束时 , 将患者肢体摆放为功能位 , 在被约束局部加保护垫 , 并避免约束过紧 。 尽管保护性约束可有效保障患者安全 , 但长时间约束易造成患者皮肤损伤、末梢血运不畅、关节障碍等 。 因此 , 护士会定期巡视 , 指导清楚患者使用床旁呼叫器 , 满足患者的需要 , 帮助患者改变体位 , 意识障碍患者 , 护士加强巡视 , 保持患者舒适卧位 , 并定时为患者松解约束带 , 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等 。
■ 4.指导患者合理活动
护士充分评估后 ,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 指导及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 。
北京天坛医院宣传中心出品
内容来源:北京天坛医院宣传中心 刘珊珊 重症医学科 袁媛
图片来源:北京天坛医院宣传中心 郭依璠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 , 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 。 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 , 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