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中:2型糖尿病还需要磺脲类药物吗?


作者:刘雪丽
磺脲类药物是最早发现的口服降糖药物 。 自20世纪五十年代 , 美国批准第一个磺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上市以来 , 各种磺脲类药物不断进入临床 ,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 是临床上治疗T2DM的常用口服药物之一 , 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地位 。
2021年5月15日 , 第十七届“2021北大糖尿病论坛(PUDF)”于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 在本次会议上 , 来自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肖建中教授以“2型糖尿病治疗还需要磺脲类药物吗?”为题进行阐述 。
近年来 , 磺脲类药物市场占比降低 , 一系列研究发现其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不良影响 , 且可能引起低血糖的风险高于其他降糖药物 , 因此一度成为讨论焦点 。
同时基于新药物的出现 , 磺脲类药物是否还被需要?肖建中教授从以下几点给出了回答 。
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
我国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GREAT试验 , 肯定了格列美脲单药起始治疗对于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的疗效 。 受试者在给予格列美脲治疗后 , 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5mmol/L , 空腹血糖下降近3mmol/L , 餐后血糖下降了6mmol/L 。 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显著 。
磺脲类的药物跟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关系
【肖建中:2型糖尿病还需要磺脲类药物吗?】磺脲类药物存在一些不良作用 , 主要表现是体重增加和低血糖的发生 。 肖建中教授表示:每个药都有各自的不良作用 。
低血糖风险
纳入46项临床研究数据的mtea(n=532542) , 在正确使用磺脲类药物单药及联合治疗的患者中 , 轻、中度低血糖发生率为1.92例/年 , 重度低血糖发生率为0.01例/年 。 所以SU的严重低血糖风险与非SU治疗方案相似 , 均为5%;胰岛素为21% 。 不同的磺脲类药物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是不一样的 。
体重增加有限
一项纳入2958例T2DM ,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1年后联合磺脲类药物治疗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 , 格列美脲与格列齐特使患者体重增加为3.3公斤 , 使用格列美脲组患者体重增加了0.1公斤左右 , 证明并不是说所有的磺脲类药都能使体重增加 。 肖建中指出 , 磺脲类药物联合SGLT-2抑制剂 , 有减体重的作用 , 然而目前最重要的降体重方法还是生活方式干预 。
磺脲类降糖药是“鞭打病牛”?还是会加重β细胞功能衰竭?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 , 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以达到降糖的效果 。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 , 磺脲类药物又是促使剩下的胰岛更多的分泌胰岛素 , 因此有人形象的称之为“鞭打病牛” 。 但是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降糖药物对于胰岛B细胞的寿命有何影响 , 至今尚无明确的结论 , 尚无确切的证据证明磺脲类药物会“促使胰岛B细胞功能更快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