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旺,推崇脑瘤患者的“生物学治愈”

贾旺,推崇脑瘤患者的“生物学治愈”文章插图
贾旺 , 49岁 , 教授 , 主任医师 , 博士生导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获首都五一劳动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天坛医院优秀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援外医疗队长 。
【贾旺,推崇脑瘤患者的“生物学治愈”】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 , 体部肿瘤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延长 , 促使脑转移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30年来 , 贾旺始终把颅脑肿瘤的综合治疗及患者良好的预后作为自己的使命 。 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 多年前 , 贾旺就将脑转移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付诸行动 。 数十年来 , 贾旺带领着团队已经为数千名患者带来了健康美满的生活 , 挽救了无数个家庭 。
老何两年前做过肺癌手术 , 不久前出现头痛症状 , 再次检查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 。 由于病情进展很快 , 家人推轮椅带老何找到贾旺的时候 , 他已经出现意识状态变差 , 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情况 。 考虑老何出现了肺癌脑转移 , 而且转移的肿瘤位于脑部功能区 , 脑水肿比较严重 , 已经出现了脑疝征兆 , 贾旺以最快速度给老何安排了手术 。 出院前 , 老何已经可以下床行走了 。 贾旺再次见到老何是术后3个月的复查 , 与上次不同的是 , 这次是老何牵着孩子的手快步走进门诊 。
经过多年努力 , 在脑转移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上 , 贾旺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肿瘤全切除率、颅神经功能保留及临床预后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 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较以前都有了明显进步 。 例如 , 实现了脑垂体瘤“生物学治愈”目标 。 脑垂体瘤堪称脑肿瘤中的“活瘤子” , 虽然只有花生米大小 , 却不断大量分泌异常激素 , 除了造成头疼、视力下降 , 还会因为内分泌异常造成生长发育异常等 。 除了手术技巧 , 垂体瘤的治疗难点还在于内分泌治愈的理念和维度 。 一直坚持“对患者不仅要做到影像学治愈 , 更要做到生物学治愈”理念的贾旺 , 协同包括内分泌科、妇产科、放疗科等组成多学科协作团队 , 为脑垂体瘤患者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术后生殖重建方案 , 从而实现更完美的“生物学治愈”目标 。 脑部不少肿瘤周围有重要血管和神经 , 毗邻小脑及脑干 , 手术有非常高的风险 。 若损害神经 , 可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面瘫和听力丧失等 。 虽然贾旺和团队每年完成数百例听神经瘤手术 , 但保护好听神经和面神经一直是手术的关键和难点 。 为了给患者更好的预后 , 贾旺带领团队骨干对“保护听力”进行攻关 , 把神经电生理、蜗神经监测、柔性电极的开发与设计作为科研攻关项目集中开展研究 , 前几年的临床经验及基础研究积累已取得了较好成果 。 老陈在2013年出现了耳鸣症状 , 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长了个听神经瘤 。 后来老陈来到北京求医 , 贾旺给他做了手术 , 术后7天老陈就出院了 。 同事见到他都很吃惊:“你怎么像没做过手术一样?”不仅如此 , 老陈的听力仍然保持着术前水平 , 当他接到贾旺主任的问询电话时 , 大笑地说:“我现在就是用做手术那边的耳朵听着您的声音!”
“事实证明 , 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保留的难题是可以攻克的 。 ”贾旺说 , 术后保听 , 可以越做越好 , “老陈术后有这样的结果 , 对于我们医生来讲 , 真的是如同爱情爆发般的幸福 。 ”
作为一名神经科医生 , 贾旺始终以挑战医学高峰为乐趣 。 2009年 , 他远赴美国凤凰城巴洛神经外科研究所 , 研究神经外科手术中实时引导技术 。 2013年 , 他赴英国卡迪夫大学外科肿瘤研究所 , 针对脑转移癌进行脑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 , 为此后开展脑转移瘤的基因组学平台建设、诊疗策略研究制定奠定了基础 。 此外 , 通过对临床听神经瘤术中、术后面瘫的观察及分析 , 贾旺首次提出中国人自己的面瘫E-M分级和人工智能动态评分 。 ▲(马顺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