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手搅豆浆”要罚,门店“傍名牌”更是错上错( 二 )

这不是永和豆浆第一次被“傍名牌”了 。 此前 , 江西南昌曝光过“永私豆浆”山寨事件;黑龙江大庆出现多家山寨“永和”门店让消费者真假难辨;整个河南省 , 明明仅郑州有一家永和豆浆授权门店 , 可仅洛阳就有20余家挂名“永和豆浆”的餐饮店 。

尽管永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拥有数十项相关商标专用权 , 但商标保护的范围限于戴草帽的“豆宝”形象和文字“永和豆浆 YON HO” 。 不少“李鬼”店钻空子的手法 , 是“换字法”和“加字法” 。 前者如起名“永私豆浆”“永纯豆浆” , 后者如将店名叫做“台北妈妈永和豆浆”“嘉兴永和豆浆” 。 不少假冒门店的招牌 , 把“永和豆浆”四个字放大 , 同时将前缀或偷换的字缩小、改字体 , 混淆视听 。

此类“傍名牌”的行为 , 大多发生在三四线城市 。 当地消费者的品牌意识相对较弱 , 对于商标文字标识的敏感度不高 , 缺乏辨别山寨品牌的能力 , 这也是小地方“傍名牌”现象泛滥的重要诱因 。 其实 , 不独永和豆浆一家 , 肯德基也曾遭遇过多起“被山寨” , 肯麦基KMC、啃德起KFO、肯当劳KDL等招牌看起来令人啼笑皆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