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专业圈|学情研究 倾听学生 教育改进 黄浦区学情调研和改进的实践探索

:原题为_第一教育专业圈|学情研究 倾听学生 教育改进 黄浦区学情调研和改进的实践探索。
学情调研的实践探索 , 黄浦区已经坚持了近十年 。 最初 , 是因为“推进区域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行动研究”大型研究项目的需要;后来 , 作为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 , 学情调研工作被写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方案和区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 , 作为一种常态机制固定下来 。 多年的实践 , 一方面 , 对区域教育发展各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检测;另一方面 , 基于学情调研结果 , 全区学校和教师形成一种主动倾听学生、进行教育改进的习惯 , 从而不断推动区域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
一、一场学情调研发布会引发的思考
2009年8月底 , 黄浦区提出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办学目标 。 这个目标 , 体现了黄浦教育人的教育情怀 , 体现了对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积极关注 , 体现了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思考 , 也回应了时代和社会对中小学教育的呼声 。 2010年5月27日 ,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举行了一次“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学情调研信息发布会 , 出席对象是全区中小学的校长和书记 , 发布的内容是由黄浦区教育学院在4月份开展的面向全区1577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40名学生的访谈及20名教师的访谈的学情调查结果 。 在解读调查结果时 , 一些看似平常的现象 , 当用数据和图表呈现在大家面前时 , 还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 甚至对校长们产生了较大的触动 , 有几个关键词引发大家的关注 。
第一个关键词:拖堂现象 。 结果显示 , 在学生最不接受的若干教师行为中 , “拖堂”行为高居榜首 , 有44%的学生对此做了选择 。 校长和教师们虽然从感性上认识到拖堂的严重性及学生的反感 , 但是 , 学生对教师拖堂的厌恶之情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还是超出了校长们的预料 。
第二个关键词:同伴关系 。 有五个数据同时显示同伴对于学生的意义和重要性 。 这五个数据都是多选排序题的统计结果 , 包括: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在学生喜欢学校的理由中位居第一位(43.9%的人选择);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找同学商量(57.6%的人选择);和同学相处融洽是学生在学校里最开心的事(76%的人选择);学生很乐意帮助同学 , 哪怕利用业余时间和精力(77.8%的人选择);课间和午间同学花时间最多的是与同学一起聊天(84.5%的人选择) 。 这个结果也引起了校长们的极大关注 。 教师往往对于自身的作用深信不疑 , 但对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
当然 , 此次信息发布会还通报了其他多个学情调研结果 , 发布会的后续影响是深远的 。 多数学校基于此次发布会数据开展了智慧的学校改进行动 。
这次调查与发现 , 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学情调研的重要性 。 只有倾听学生 , 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在想什么 , 学生在学校的感受是什么 , 学生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是什么 。 自此 , 黄浦区教育学院将学情调研作为每年的常态工作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 , 从倾听学生开始 。
二、依据大型研究项目 , 建立区校两级学情调研改进机制
2010年 , 黄浦区的市级重点项目“区域推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行动研究”获得立项;2011年 , 黄浦区又承担部市合作项目“基于学情调研的教育改进机制” 。 依据以上两个大型研究项目 , 我们持续开展学情调研工作 。 经过几年的探索 , 黄浦区建立了区校两级学情调研常态机制 , 采用长周期、大样本的调研 , 把握学生情感和需求 , 发现办学问题 , 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
1、区级层面学情调研机制
通过大型研究项目的推进 , 我们建立起区级层面学情调研推进机制 。 区教育局负责区域学情调研现状规划和管理;区教育学院科研室负责学情调研问卷优化、调研实施、数据分析和技术指导等;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和德研室针对调研中学生对学科喜欢程度、教师品质、课程建设以及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 查找原因 , 开展教研活动 , 寻找改进对策;区教育信息中心联合相关专业公司负责软件平台建设和维护 , 保障调研平台的优化和完善;区学业监测中心与区科研室协同负责问卷制作的科学性以及数据分析的针对性;学校根据学情调研结果 , 指导教师科学分析诊断问题 ,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开展教学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