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动画片该如何“思考”?

□新时报采访人员 钱欢青
国庆公映当天3.6亿元的单日票房,无疑让《姜子牙》成为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后又一部引人瞩目的国产动画片 。随之而来的口碑两极分化,也让《姜子牙》成为观众讨论的焦点 。毫无疑问的是,高票房和众声喧哗的争议都至少说明大家对国产动画的期待热情,说明影片在国产动画的路径探索中做出了有益尝试 。
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简单的情节设定和密集的笑点不同,《姜子牙》无疑显得更为严肃和沉重一些 。这恐怕也是不少人对影片有所批评的主要原因 。本来嘛,观众进影院看电影,最重要的还是想要轻松一下,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大家一定不会忘了片中那个“搞笑担当”——太乙真人,太乙真人一出场,几乎就能引来笑声一片,而当一众人物被锁在画卷中捆在一起,以放屁为动力挪动身体等等片段,也必然会引来酣畅大笑 。《姜子牙》却放弃了搞笑,严肃地思考了起来 。故事开始于“师尊”在静虚宫命令姜子牙斩杀九尾狐,斩杀之后,姜子牙就能成为“众神之长”,就在手起刀落之时,姜子牙发现九尾狐还锁着一个无辜的人类元神,一念善心,没有下手 。于是被“师尊”发配北海思过修炼 。“师尊”说姜子牙看到的是九尾狐用魔力释放的幻想,姜子牙却想找到背后的真相 。
不得不说,影片开头的这个悬念很“强大”,足以吸引人津津有味看下去 。在姜子牙寻找真相的前半段,剧情略显缓慢 。但后半段揭开真相的过程,却相当吸引人 。真相究竟如何,此处不作剧透 。可以说的是,导演在片中直接借助姜子牙之口,追问了战争的意义,更让姜子牙向“师尊”发出了“牺牲无辜之人,这就是天道吗?”的振聋发聩之问 。在“师尊”眼里,“救一人”还是“救苍生”很好选择,要成为神,就要斩除“为了眼前一人”之善,要懂得“舍一人救苍生”的道理;而在姜子牙眼里,“不救一人岂能救苍生”,“一人露水,众生如沧海,露水沧海,并无区别” 。这样的论辩性思考,虽然在很多电影里其实早已有过,但一部动画片能如此思考,已经殊为难得 。而且影片并未停止于此,在姜子牙眼里,他发问的价值还在于:静虚宫的“天尊”也许真的没有错,真的是在全心全意为苍生造福,如果没有天尊,苍生可能会更长时间生活在商纣王的残暴之下,可是,为了苍生好,就可以欺瞒和控制苍生吗?
因此在我看来,《姜子牙》的思考不仅没有问题,还十分难得 。但问题在于,一部动画电影究竟该如何思考,才能让思考不“生硬”,才能让思考如盐融于水一样不露痕迹 。换句话说,如何用电影的语言本身来表达思考,或许更为重要 。电影需要各个要素的配合,每个元素都设置得“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各元素之间才能互相和谐 。以悬念而言,影片在开头就设置得不错,真相也随着故事层层展开,因此影片的情节比较完整、跌宕 。但以人物塑造而言,影片却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首先是姜子牙的人物设定,作为一个完成封神大战、帮助周朝消灭商朝的统帅级人物,杀过的人可谓不计其数,为何会突然善心大发要保护一个人?我们当然可以说是因为他打了仗,见了太多生灵涂炭,然后起了“反战情绪”,但这种人物性格的转变和塑造在片中显然缺乏一个核心、有力的动力 。比照《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和敖丙的性格发展显得更有迹可循、合情合理 。其次是女孩阿九的人物设置,阿九一开始“闪亮登场”,是在北海的妖怪酒吧,霸气、机灵,身手敏捷、古怪精灵,但是到了和姜子牙单独前往“幽都山”的路上,却又开始卖萌,秒变“卡哇伊”,令人错愕 。此外还有配角申公豹,此申公豹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申公豹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申公豹性格非常统一、鲜明,反派担当完成得很出色,而在《姜子牙》中,申公豹的角色担当却相当模糊,他崇拜姜子牙又认为“师尊”说得没错,在心智单纯的“莽汉”与姜子牙的“粉丝”、静虚宫的神仙等等身份之间摇摆不定,成为影片中一个“存在感”很低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