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考工记|漫话北京之兴( 三 )
此外 , 营造大都 , 不仅依《周礼·考工记》制定总体方案 , 且据《易》为十一座城门命名:北健德、安贞 , 东光熙、崇仁、齐化 , 南文明、丽正、顺承 , 西平则、和义、肃清 , 皆遣词典雅 , 寓意深邃 。 如“丽正”出自《易·离》“重明以丽乎正 , 乃化成天下” , “文明”出自《易·乾》“见龙在田 , 天下文明” , “安贞”出自《易·讼》“复即命 , 渝安贞” , 等等 。
【周礼·考工记|漫话北京之兴】刘秉忠据《易·系辞》“大衍之数五十”之意 , 将大都街道按方位分为五十坊 。 各坊皆以街道为界线 , 虽有坊门 , 但无坊墙 , 坊门仅为标志而已 。 大都城有中心台 , 位于城市东西南北之中心 , 以为坐标定位之基准 , 于中国城市建筑史上 , 尚属首创 。 其占地一亩 , 其旁有中心阁 。 元末熊梦祥所撰《析津志》载:“中心台在中心阁西十五步 。 ”在中心台正南有石碑 , 刻“中心之台”四字 。 中心阁在中心台之东 , 正位于大都城中轴线上 , 其具体方位 , 与当今之鼓楼相去不远 。
文章插图
胡同与四合院
就城中街道坊巷布局而论 , 金中都时期原属于辽南京城范围内之街道 , 仍保留唐代里坊的形式 , 各坊之间彼此隔绝 , 相对封闭;而金代新建部分 , 则为沿大街两侧平行排列街巷之格局 , 各街巷间不设围墙 , 畅行无阻 。 二者共处于同一城市之中 , 乃元大都胡同格局的过渡阶段 。
而元大都街道布局 , 则依照《周礼·考工记》 , 全城各有九条东西、南北干道 , 加之若干胡同 , 划成方整的棋盘形制 。 街道亦有统一标准 , 元《析津志》载:“天衢肆宽广 , 九轨可并驰 。 自南至北 , 谓之经;自东向西 , 谓之纬 。 大街二十四步阔 , 小街十二步阔 。 三百八十四火巷 , 二十九衖通 。 ”“衖通”二字本方言 , 即胡同(原作衚衕) , 系蒙古语hudug之音译 , 意为水井 。 其最早出现于元大都时期 , 如在元代关汉卿所作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 , 即有“直杀一个血衚衕”之语;李好古所撰《沙门岛张生煮海》中 , 有“你去兀那羊角市头砖塔儿衚衕总铺门前来等我”之句 。 砖塔胡同位于西四地区 , 至今尚在且名称未改 , 乃北京胡同之祖 。 元代以降 , 胡同已成北京最具代表性之标志 。
据《析津志》载 , 元大都建成后 , 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金中都故城)居民之迁京城者 , 以赀高(有钱)及居职(有职)者为先 , 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份” , 分予迁入大都居住之富商、官员 , 以建造住宅 , 由此 , 开启了大规模营造四合院住宅的过程 。 被视为北京四合院雏形的当今后英房胡同四合院遗址 , 便是元大都时期民居建筑的遗存 。 其主体建筑坐北朝南 , 一般以黏土烧制而成的长砖为建筑材料 , 垒砌成房屋、院墙与院门 , 屋顶多为木梁架组成 , 或部分使用石构件 , 上覆陶瓦 。 依四个方向而建的房屋及院墙 , 组成一个四方或长方形封闭院落 。 而考虑到建筑风格之继承性 , 可以断言 , 辽南京尤其是金中都时期的民居建筑 , 亦当与传统四合院形制相去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