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考工记|漫话北京之兴( 二 )
文章插图
平地新建元大都
元大都则是中国古代最后一座按完善规划平地新建的都城 , 也是唯一一座采用街巷制创建之新都 。 中轴线南起丽正门 , 穿过皇城的棂星门 , 宫城的崇天门和厚载门 , 经万宁桥 , 直抵中心阁 。 于核心地带 , 筑有皇城 , 中轴线上 , 前后排列主要宫殿 。
元大都格局 , 准确体现《周礼·考工记》所云之“左祖右社 , 前朝后市”的规制 。 左祖 , 即太庙位于皇城之东;右社 , 即社稷坛位于皇城之西;前朝即皇城 , 位于都城南部;后市即商业区 , 位于都城北区 。 此等规制 , 与中华传统文化讲求对称之审美法则最为相符 , 令人称道 。
因择址新建 , 元大都规划未受旧格局掣肘 , 故而居民区与金中都新旧坊制混合形式不同 , 全部为开放形式的街巷 。 《周礼·考工记》云:“匠人营国 , 方九里 , 旁三门 , 国中九经九纬 , 经涂九轨 。 ”即都城为方形 , 四壁各设三门 。 其为周人根据礼制思想所提出的一种理想设计方案 , 而严格按《周礼·考工记》规定建造之都城 , 一直未曾获见 。 相比而言 , 元大都与《周礼·考工记》规划思路最为接近 。 唯一不合之处 , 乃北墙不依“旁三门”之制 , 只开安贞、健德二门 。 考其原因 , 史书未载 。 然究而察之 , 当与堪舆理念相关 。
文章插图
据《元史·刘秉忠传》记载 , 负责大都规划者刘秉忠 , 曾出家为僧 , 法号子聪 , 自幼熟读经史 , “尤邃于《易》 , 及邵氏(雍)《皇极经世书》” , “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 , 无不精通” , 故依堪舆之术、风水之理予以变通 , 亦在必然 。
以风水角度言之 , 南属阳 , 北属阴 , 元大都布局规整而对称 , 若南北两垣均辟三门 , 因城门南北相对 , 则阳气从南门入城后 , 沿中轴线北行 , 经皇城、宫城直抵北墙 , 气必自中门而泄 , 属非吉之形、不祥之象 。 为除“气泄”之弊 , 故将北墙改为二门 , 以收“挡气”之效 。 此外 , 南为阳 , 北为阴;奇数为阳 , 偶数为阴 , 故大都南垣取阳而辟建三门 , 北门就阴而只设二门 , 阴阳相合 , 大吉大利也 。 刘秉忠深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 , 其才华得到充分施展 。
元朝国号与开国年号 , 乃择取于《易》 。 国号“大元” , 出自《易·乾》“大哉乾元 , 万物资始 , 乃统天”;年号“至元”出自《易·坤》“至哉坤元 , 万物资生 , 乃顺承天” 。 乾坤相合 , 阴阳相配 , 甚为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