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北宋最初和西夏争相拉拢潘罗支,后来为什么改变态度了呢

温末集团割据凉州的时间长达150余年 , 纵观其历史脉络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到唐哀帝天祐四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 , 形成割据并与唐朝建立了时断时续的朝贡关系 。 在此阶段 , 温末首领为谁 , 我们不知道 。 开平二年(908年)到咸平三年(1000年) , 凉州“土豪”热逋氏主政温末 。 前后经历五代首领 , 分别是折逋嘉施、折逋支、折逋葛支、折逋阿喻丹和折逋游龙钵 , 绵延五十余年 。 咸平四年(1001年)到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 , 此时凉州的控制权 , 已从温末易手为吐蕃六谷部 。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 , 党项首领李德明攻陷凉州 , 六谷部温末政权灭亡 。 历经两代首领 , 分别是潘罗支和厮铎督 。
六谷部登场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 , 凉州政权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权力交接 。 潘罗支成为了凉州政权的最高领导人 , 凉州“土豪”折逋氏家族退居次席 。
对于这次权力转移 , 《宋会要》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以西凉府六谷大首领潘罗支 , 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 。 时西凉使来 , 且言六谷分左、右厢 , 左厢副使折逋游龙钵实参罗支事 。 ”
其中 , 要注意的是“时西凉使来” 。 这说明 , 在宋朝接到来使上奏之前 , 凉州的权力交接已经完成 。 潘罗支已经成为了凉州六谷部——温末政权的首领 , 但折逋游龙钵还是凭借其家族的实力 , 在政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历史故事】北宋最初和西夏争相拉拢潘罗支,后来为什么改变态度了呢
文章图片
北宋初年河陇地区各势力版图
这时的凉州政权 , 应该算作一个联合政府 , 由生活在凉州周边的各个部落势力共同组成的 。
【历史故事】北宋最初和西夏争相拉拢潘罗支,后来为什么改变态度了呢】潘罗支的登台代表着吐蕃六谷部族群势力崛起 , 取代了之前的凉州温末族群 。
这种联合政权带有天生的不稳定基因 , 要依靠各个种族之间的力量平衡来维系政权的稳定 。
折逋氏执政晚期在党项人的侵袭下 , 凉州政权极度困窘 , 否则也不会出现割据势力首领亲自朝贡的事情 。
这种极不寻常的事件说明 , 折逋氏政权的执政 , 出现了重大危机 。 这种危机除了党项人的外部压迫 , 肯定还有联合政权内部的压力 。
【历史故事】北宋最初和西夏争相拉拢潘罗支,后来为什么改变态度了呢
文章图片
北宋疆域图
可惜 , 折逋游龙钵坚持联合的北宋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 , 导致他第二年就不得不将政权交给更强势的潘罗支 。
不过幸运的是 , 凉州权力交接以和平的方式运行 。
在折逋氏交出最高领袖位置后 , 其家族依旧保持了相应地位 。 这也可以说明 , 折逋氏的势力依旧不容小觑 。
那么 , 这位替代了折逋氏执政的潘罗支 , 又是何方神圣?他又将凉州政权带向何方?
潘罗支的身世
据说 , 潘罗支是吐蕃望族之后 , 有学者认为“潘罗支”是吐蕃语的音译 , 为“潘州王”的意思 。
但这个推论 , 也有不少学者质疑 。 但不论如何 , 其家族起源于松潘地区基本是可以确定的 。
《皇宋十朝纲要》记载:崇宁三年(1104年)九月“甲辰 , 秦凤路招纳司言:阶州生羌纳土 , 潘、邦、叠三州 , 计二千五百里 , 大小首领一百二十人” 。 这是“潘州”之名最早见于史端 。
《明史·土司传》载:松潘“宋时 , 吐蕃将潘罗支领之 , 名潘州 。 ”《松潘县志》也记载:“唐广德初 , 松州以北皆陷于吐蕃 , 宋崇宁三年 , 秦凤招抚司言及阶州生番纳土 , 得邦、潘、叠三州 。 潘州盖属吐蕃首领潘罗支 , 故名 。 ”
【历史故事】北宋最初和西夏争相拉拢潘罗支,后来为什么改变态度了呢
文章图片
以上的资料至少可以明确三点:潘州是由潘罗支而得名;潘罗支的势力已达到今四川松潘一带;潘罗支为吐蕃的“将”或者吐蕃首领 。
虽然无法确定 , 潘罗支“潘州王”的身份 , 但他在松潘地区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 其实 , 现在有人怀疑潘罗支有没有可能是个部落名?但很多资料都没这方面的考证 , 这一点也就只能是个猜测了 。
虽然不能确定潘罗支的详细身份 , 但其背后的势力是吐蕃六谷部是毋庸置疑的 。 这也是他能和平接手凉州权力的根本 , 面对党项不停的骚扰 , 凉州周边各部落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 。
而这时 , 拥有六谷部的支持 , 又是望族后裔的潘罗支自然比凉州豪门更有号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