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从一介武将到一名圣人,关羽如何成为跨国界的精神信仰

【历史故事】从一介武将到一名圣人,关羽如何成为跨国界的精神信仰
文章图片
武人姿态、红色面庞、三绺长须和绿色长袍 , 是关羽在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典型形象要素 。
手持青龙偃月刀 , 身傍赤兔马——相信每个人对这样的关羽形象都不会感到陌生 。 他先是一个经典的文学角色 , 而后逐渐走上受人崇拜的神坛 。 在关公崇拜的历史演变中 , 一千个人心中似乎有一千个关羽 。
从一介武将到一名圣人 , 关羽如何成为跨国界的精神信仰?今天的硬核读书会带你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 。
在中国 , 关羽是尽人皆知的文学角色 , 关公崇拜亦遍及南北 。
在过往的书面作品、画像、戏剧表演和庙宇塑像中 , 构建关圣形象的关键性要素是他的武人姿态、红色面庞、三绺长须和绿色长袍 , 他手持青龙偃月刀 , 身傍赤兔马 , 身后往往有深受其信任的助手作陪 , 包括他的儿子关平和长相丑陋但极为忠诚的周仓 。
【历史故事】从一介武将到一名圣人,关羽如何成为跨国界的精神信仰
文章图片
当意识到历史人物关羽作为关公和关帝受到华人世界的广泛崇拜时 , 我们发现自己对关羽却是既熟稔又知之甚少 。
因此 , 荷兰汉学家田海对关公崇拜的研究让很多人产生了兴趣 。
一位西方学者将如何理解关羽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 又将如何理解关公这个被虚构出来的宗教神祇?
作为异国学者 , 他如何看待关公崇拜在中国本土宗教崇拜甚至东西方宗教崇拜中的位置?
在田海眼中 , 出生于山西解州的关羽生前并无举世皆知的声誉 , 他的神化自战死于当阳后才开始——关公崇拜始于219年末220年初长江北岸的荆州 , 也就是他被杀害的地方 。 这反映了当时一种新兴的崇拜类型 , 即人们会崇拜那些遭受暴力横死而变成饿鬼的人 。
神化后的关公曾被各种利益团体所收编 。
唐朝时期 , 当阳城附近的玉泉寺僧人称关公皈依佛教 , 是信众的一员 , 并在寺中为其建造庙宇 , 和其捆绑 , 以此提升佛教在拥有本土崇拜的当地居民中的威望 。
11世纪 , 关羽信仰的原型在他的故乡解州逐渐成熟——死后 , 关羽才作为神重新回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这里拥有巨大的盐池 , 是国家重要产盐地和政府重要收入来源 , 盐交易也形成了稳定而庞大的盐商群体 , 他们积累起可观的财富 , 同时忧心于盐池屡遭洪涝灾害将财富稀释 。
由于民众迷信洪涝的始作俑者是蛟龙 , 因此驱除邪魔、赶走蛟龙、解除盐池灾变成为关公早期的神祇功能 。
在灾难频发、推崇驱邪活动的宋朝 , 道教科仪专家从“解州盐池除蛟”的传说中提取关公与邪魔战斗的精神内核 , 将其招募为驱除邪恶力量的“神将” , 为自己的仪式加持 。
在关公声名鹊起的历史中 , 国家、精英、重要利益集团即便对关公作出了某种程度上的主流解读和利用 , 也没有改变各地对关公的个体理解 , 地方社会亦没有盲从于官方的范式 。
在全国各地 , 人们对关公仍保有丰富的理解 , 这让关公发展成备受欢迎的万能神祇 , 衍生出各种形象(雨神、财神、文士之神)以及武卫伦常、驱魔止暴的特点 。
田海在《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一书中提出 , 至少自宋代以来 , 关公崇拜者们的构建行为就是以一种准历史的方式进行的——为关羽的故事和传说增加真实性 , 要跟当地人对于某件事情的理解和地域发生的事实相结合 , 比如盐池洪灾、抗击蛮夷、地方恶霸横行 , 都为关公发挥神性提供了现实资料和土壤 , 而关公崇拜因一直加入新的历史元素得以丰富 。
在中国之外 , 国际上对关公信仰的系统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的日本 。 1982年到1984年在日本留学的田海无意接触到这位东方神祇 , 那时研究中国民间信仰的人并不多 , 田海在卷帙浩繁的资料里分身乏力 , 2006年 , 他在台湾碰到大陆学者胡小伟 , 再一次对关公产生兴趣 , 从2013年到2016年重新进行了研究 。 在为数不多的西方研究者中 , 田海作为局外人重新审视了关羽由凡入神的过程 。
【历史故事】从一介武将到一名圣人,关羽如何成为跨国界的精神信仰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从一介武将到一名圣人,关羽如何成为跨国界的精神信仰】《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
以下是《新周刊》和田海的对谈 。
关羽的能力具有地方性
学界对关羽崇拜的研究方向在数年间经过了怎样的流变?研究重点和视角是如何变化的?哪些结论被提出后又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