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澶渊之盟就像一面镜子,把宋朝统治的复杂、软弱、无耻暴露无遗

【历史故事】澶渊之盟就像一面镜子,把宋朝统治的复杂、软弱、无耻暴露无遗】澶渊之盟前 , 宋辽进行了25年的拉锯战 。 在这25年里 , 小规模冲突不算 。 规模较大的战役有15次 。
第一次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的高粱河之战 。 宋攻辽守 , 宋惨败 , 宋太宗坐驴车逃走 。 第二次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的满城之战 。 辽攻宋守 , 宋大胜 , 斩杀辽军一万多人 。 第三次是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雁门之战 。 辽攻宋守 , 宋大胜 , 斩杀辽军主将 , 并俘虏辽军副将 。 第四次是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瓦桥关之战 。 辽攻宋守 , 宋战败 , 宋军控制的瓦桥关被辽军攻陷 , 亦有多位将领被辽军俘虏 。 第五次是雍熙三年(986年)的雍熙北伐 。 宋攻辽守 , 宋惨败 。 这次北伐规模很大 , 主要战场有二处 。 一是河北雄州的岐沟关 , 十万宋军被辽军打得惨败 , 损失数万人 。 二是山西大同的陈家谷 , 由于判断失误 , 宋军副将杨业英勇战死 。
此次北伐失利后 , 北宋再也不敢主动出击 。
第六次是雍熙三年(986年)的君子馆之战 。 辽攻宋守 , 宋惨败 , 宋军死伤数万 。 第七次是雍熙三年(986年)的土磴寨之战 。 辽攻宋守 , 宋小胜 , 斩杀辽军两千余人 。 第八次是端拱元年(988年)的唐河之战 。 辽攻宋守 , 宋大胜 , 斩杀辽军一万多人 。 第九次是端拱二年(989年)的徐河之战 。 辽攻宋守 , 宋小胜 , 辽军主帅耶律休哥大意轻敌 , 差点被宋军的偷袭小分队斩杀 。 第十次是淳化五年(994年)的子河汊之战 。 辽攻宋守 , 宋大胜 , 辽军在行军途中遭到宋军埋伏 , 损失了六成兵力和所有物资 。 第十一次是至道元年(995年)的雄州之战 。 辽攻宋守 , 宋小胜 , 擒获辽军主帅 。 第十二次是咸平二年(999年)的遂城、瀛、莫州之战 。 辽攻宋守 , 双方打平 。
这场战役可以看作是澶州之战的预演 。
先是辽攻宋 , 遭到宋军顽强抵抗 , 损失数千兵力 。 宋军本来形势大好 , 但由于宋军前线总指挥畏敌 , 故意逗留不进 , 致使后来宋军万余人被辽军歼灭 。 形势瞬间变得不妙 。 随后 , 为了鼓舞士气 , 宋真宗亲率大军至大名督战 。 宋军受到鼓舞 , 士气高涨 。 辽军见情况不妙 , 主动退兵 。 宋军则随即发动反击 , 夺回辽军所掠的部分物资 。
第十三次是咸平四年(1001年)的遂城羊山之战 。 辽攻宋守 。 宋大胜 , 斩杀辽军两万人 。 辽军精锐“铁林军”几乎全军覆没 。 第十四次是咸平六年(1003年)的望都之战 。 辽攻宋守 , 宋惨败 , 损失约三万人 。 第十五次就是景德元年(1004年)的景德之役了 。 辽攻宋守 , 前线宋军统帅畏敌 , 宋真宗被迫御驾亲征 。 最终 , 宋辽在澶州城下打平以达成澶渊之盟的形式 , 结束了25年的拉锯战 。
【历史故事】澶渊之盟就像一面镜子,把宋朝统治的复杂、软弱、无耻暴露无遗
文章图片
澶渊之盟示意图
回看澶渊之盟前的宋辽战争 , 可以明显发现宋军缺乏主动进攻的能力 。 宋军守家还好 , 但只要跨出国门 , 跑到辽国地界上 , 结果就是被打得大败亏输 。
当然 , 辽军攻宋的战果也不好 。 十三次出动出击 , 换来八场惨败而归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宋辽战争 , 辽国大部分时间都在进攻 , 宋朝处于挨打的态势 。 而宋朝高挨打率的背后 , 是河北、山西地区几乎年年战争 , 老百姓苦不堪言 。 经济恢复得不到保障 。
另外 , 每每宋辽大规模决战就有前线将领不听号令 。 这就意味着 , 宋朝皇帝的皇位其实不稳 。 皇帝急需要停止战争 , 整顿武将风气 。
在这种情况下 , 既然宋辽谁也灭不了谁 , 既然短时间内不可能分出胜负 , 既然北宋还因为高挨打率 , 还是明显吃亏的一方 , 既然宋朝皇帝急需要整顿朝纲 , 那宋朝签订一个和平条约 , 用三十万银绢换取休养生息的机遇 , 又有何不可呢?用三十万解决了原本每年要三千万军费才能解决的问题——维持既有地盘 。 用三十万解决了原本每年要三千万军费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华北免于战火 。 这不比年年被动挨打 , 自己的地盘被蛮夷打得残破不堪要划算得多?
这就如早年的汉朝和亲 , 唐太宗与东突厥的渭水之盟一样 。
【历史故事】澶渊之盟就像一面镜子,把宋朝统治的复杂、软弱、无耻暴露无遗
文章图片
刘邦
不是刘邦想和亲 , 也不是唐太宗想跟颉利可汗拜把子 。 实在是打不过嘛 。 中原王朝暂时没能力杀出关外 , 灭了他 。 只能是暂时委曲求全了 , 日后再想办法报仇雪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