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矫正“谁死伤谁有理”等错误倾向

  最高法院昨天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 。 《指导意见》提出了十方面规则 , 提出要把防卫人当普通人 , 矫正“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倾向 , 为正当防卫适当“松绑” 。

  充分考虑防卫人的紧迫状态和心理

  最高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启波介绍 , 《指导意见》专门对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总体要求作出规定 。

  首先 , 把握立法精神 , 严格公正办案 , 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 , 坚决依法认定 , 切实矫正“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倾向;同时 , 立足具体案情 , 依法准确认定 , 要立足防卫人防卫时的具体情境 , 综合考虑案件发生的整体经过 , 结合一般人在类似情境下的可能反应 , 依法准确把握防卫的时间、限度等条件 , 要充分考虑防卫人面临不法侵害时的紧迫状态和紧张心理 , 防止在事后以正常情况下冷静理性、客观精确的标准去评判防卫人;另外 , 坚持法理情统一 , 维护公平正义;并且 , 准确把握界限 , 防止不当认定 。

  10个规则读懂正当防卫

  对于正当防卫制度的具体适用 , 《指导意见》提出了十方面规则 , 也可以称为“十个准确” , 包括: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意图条件;准确界分防卫行为与相互斗殴;准确界分滥用防卫权与正当防卫;准确把握防卫过当的认定条件;准确把握防卫过当的刑罚裁量;准确把握特殊防卫的认定条件;准确把握一般防卫与特殊防卫的关系 。

  对此 , 姜启波解释 , 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行为 , 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财产等权利的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 , 也包括违法行为 。 此外 , 不法侵害既包括针对本人的不法侵害 , 也包括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或者针对他人的不法侵害 。 并且 , 对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不法侵害 , 也可以实行防卫 。

  姜启波还提出 , 要把防卫人当普通人 , 不能强人所难 。 应充分考虑防卫人面对不法侵害时的特殊紧迫情境和紧张心理 , 设身处地思考“一般人在此种情况下会如何处理” , 坚持综合判断原则 , 不能对防卫人过于严苛 , 更不能做“事后诸葛亮” 。

  “松绑”不是纵容逞凶斗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