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冷聚变”科普简史(一):神话?科学骗局?一个潜在的能量悬念( 四 )


两个挑战从一开始 , \"冷聚变\"研究就面临着两大挑战 。 首先 , 是如何以完全可重复的方式获得过剩的热量和其他效应 。 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有名望的科学家一次又一次地观察到这些效应是不够的 。 如果不能 \"按需 \"演示\"冷核聚变\" , 就很难打消科学界的疑虑 , 也很难降低潜在投资者的风险认知 。
第二大挑战 , 是为\"冷聚变\"现象提出一个合理的理论解释:一个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理论 , 可以作为发展\"冷核聚变/LENR\"及相关技术到商业应用的指南 。
事实证明 , 实现可重复性比原先预想的要困难得多 。 除了缺乏研究资金外 , 原因显然在于物理过程本身的复杂性 。 从ICCF-22会议所讨论的内容来看——\"冷聚变\"并不是某种神奇的魔术 , 毕竟如果没有在基础和应用研发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 , 就能立即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 。
可以说幸运而又不幸的是 , 经过近30年的努力 , 在确定冷核聚变发生的必要条件 , 以及为未来的商业应用创造技术基础方面 , 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 然而 , 其在\"结果\"可重复性、可支持\"冷聚变\"的新物理理论基础等方面仍然没有多到可让公众完全可信的地步 。
虽然 , \"冷核聚变\"(或者更广泛地讲 , LENR)的存在和可重复性 , 现在还是不能完全下定论地证实(虽然 , 已经出现不少证据证明) 。 更准确地说 , 笔者在这里指的是:核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 , 在实验室规模内 , 可以在中等温度下在某些固态材料中植入高密度的氘或氢 , 并释放出最多可忽略不计的辐射量 。
通过ICCF-22会议 , 从中聆听了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 , 并研究了相关的技术出版物后 , 笔者认为一个不偏不倚的科学家如果仔细研究这个问题 , 是不会立即得出任何有失公允的结论的 。
关于核能的更多阅读:

稠密等离子焦点: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撰写:GolevkaTech

重要声明:此处所发表的图文和视频均为作者的原创稿件 ,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拥有 。 所刊发的图片和视频作品 , 除特别标注外 , 均视为图文作者和被拍摄者默认此版权之归属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