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冷聚变”科普简史(一):神话?科学骗局?一个潜在的能量悬念( 三 )


第一代冷核聚变电池 , 用于美国太空和海军作战系统司令部的实验室进行的早期实验 。
只有少数人 , 包括弗莱施曼(Fleischmann)和庞斯(Pons)本人 , 继续相信冷聚变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 经过几年的争论 , 冷核聚变基本上被科学界否定了 。 主要的科学期刊不再接受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论文 , 政府的财政支持也几乎缩减地所剩无几 。
除了真正的科学家之外 , 一些可疑的人、组织和民间科学团体也出现了 , 他们试图以牺牲严肃的研究为代价来赚钱 。 这也无济于事 。 在这些浑水中 , \"冷核聚变 \"的概念开始与 \"病态科学\"、\"数据伪造\"、甚至是\"科学欺诈骗局\"联系在一起 。
那么 , 为什么谷歌和其他公司现在对这个所谓 \"不存在 \"的过程如此感兴趣呢?其中一个原因是 , 人们对全球变暖的关注热度 , 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无二氧化碳技术的需求 , 促使各国政府和私人投资者密切关注所有潜在的选择 , 包括那些高风险、高回报类别的选择 。
据冷核聚变研究先驱、ICCF-22会议的主要发言人迈克尔·麦克库布雷(Michael McKubre)称 , 谷歌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 仅靠所谓的可再生能源无法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
迈克尔·麦克库布雷(Michael McKubre)在SRI Intl的冷核聚变实验室 。
就经济上可行的无二氧化碳发电方面而言 , 这只留下了某种形式的核能:承诺更安全、更便宜的先进第四代核裂变反应堆 , 或热核聚变或......冷核聚变?为什么不再试试看呢?
\"冷聚变\"在寒冬中度过的30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 , 来自高水平国家实验室和大学的少数科学家 , 尤其是美国、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的科学家 , 不同意关于\"冷聚变\"的共识观点 。
通过他们自己的实验 , 他们确信弗莱施曼(Fleischmann)和庞斯(Pons)所报告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虽然这些现象是零星的 , 而且难以可靠地再现 。 他们继续进行调查 , 在此过程中 , 他们常常冒着职业和名誉的风险 。
与此同时 , 一些主流的理论物理学家拒绝接受了冷聚变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这一观点 。 这些人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朱利安·施温格(Julian Schwinger)、彼得·哈格尔斯坦(Peter Hagelstein , 因其对X射线激光方面的研究而闻名)和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朱利亚诺·普雷帕塔(Giuliano Preparata) 。
他们指出 , 弗莱施曼-庞斯(Fleischmann-Pons)实验和相关实验中的核过程是在物理学家从未仔细研究过的条件下发生的 。 当原子核高密度地嵌入晶体的晶格结构中时 , 它们的行为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传统核物理学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假设不再适用 。 不仅是核聚变 , 还有可能发生其他核反应 。
事实上 ,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 , 在弗莱施曼-庞斯(Fleischmann-Pons)型的实验中 , 产生热量和其他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不是氢原子核之间的常规核聚变反应 , 而是其他一些核过程 。 其中一种可能是:反应可能涉及到宿主材料——例如钯的原子核 。 (在这些问题得到澄清之前 , 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大多倾向于使用 \"低能核反应 \"(简称LENR)这一包容性术语 , 而不是冷核聚变 。 )出于本文科普目的 , 笔者仍将坚持使用\"冷核聚变\"这个通俗化、较普及的术语 , 意在泛指一般意义上的 。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 , 研究人员们不仅在庞斯-弗莱施曼型的装置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 而且在氢或氘核被密集地嵌入金属晶体结构的其他各种系统上 , 也进行了实验 。 从所积累的数据库来看 ,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 除了产生过剩的热量外 , 还发现了一系列其他的异常现象 , 这表明了其极有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核过程 。
一些实验显示出微弱的辐射——证实了核反应的存在 , 但辐射水平极低 , 无害 , 与所产生的热量完全不相称 。 反复发现的证据表明 , 实验期间材料的元素组成发生了变化 。 首先 , 排除的是实验室污染因素 , 唯一的解释是核嬗变——一种化学元素转化为另一种元素 。 这一现象实在是太神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