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春秋时期是一个质朴、浪漫、风雅的时代( 二 )


宁武子知礼守礼的品质深受后人称赞 , 《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 邦无道则愚 。 其知可及也 , 其愚不可及也 。 ’”孔子所言宁武子之“知” , 其中就包含有知礼守礼的品质 , 而这种品质是可以企及、可以达到的 , 而其途径就是孜孜不倦地学习 。
【爱历史】春秋时期是一个质朴、浪漫、风雅的时代】春秋时期贵族们对“礼”的追求与学习是十分急迫 , 十分渴望的 。 前文已提到 , 春秋时期僭越礼制的现象频发 , 而春秋贵族们在精神上始终在坚持周礼 , 即使是偶有僭越 , 或是对周礼不甚了解 , 也会怀有极高的热忱进行改正或者学习 。
【爱历史】春秋时期是一个质朴、浪漫、风雅的时代
文章图片
在此 , 鲁国大夫叔孙豹一改五十多年前鲁国在燕享宁武子时的失礼情状 , 以历落淹贯之语答复晋国 。 他认为 , 三《夏》是天子燕享诸侯之长的嘉乐 , 一国之使臣不敢听闻;《文王》之什是两国国君相见之乐 , 也是列国之大夫不能僭越的;
而《鹿鸣》之什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则是使臣可以听闻的 , 是符合周礼的 , 因此三拜晋侯 。
卢元昌《左传分国纂略》尾评曰:“鲁 , 秉礼之国也……鲁不弃周礼 , 未可动也 。 ”又《左传纪事本末》云:“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 。 ”而文公四年 , 一朝燕享失礼载之于史册 , 鲁国诸大夫想必痛定思痛 , 而叔孙豹作为鲁国的“博物君子” , 汲汲于学习周礼 , 因此才有五十四年后的如晋三拜 。
【爱历史】春秋时期是一个质朴、浪漫、风雅的时代
文章图片
不只叔孙豹 , 鲁国大夫孟僖子曾深以不知礼为憾 , 积极学习周礼 。 死前嘱托两个儿子跟随孔丘学礼 , 曰:“我若获没 , 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 , 使事之 , 而学礼焉 , 以定其位 。 ”
在春秋时期 , 鲁国幸有叔孙豹、孟僖子此类尊礼守礼的贵族君子不懈坚持周礼 , 因此才会有昭公二年晋国韩宣子“周礼尽在鲁矣”的感慨 , 才会有之后孔丘于洙泗之间设坛讲学 。
而正是诸如宁武子、叔孙豹、孟僖子之侪的君子们对周礼的不懈追求 , 春秋之风才更显风流俊逸 。 春秋时期的贵族们对“礼”的坚守实可说融入进他们的血液中 , 甚至在仓皇出逃时也不忘完成礼制所规定的仪式 。
【爱历史】春秋时期是一个质朴、浪漫、风雅的时代
文章图片
鲁宣公十八年 , 鲁国权臣公孙归父企图帮助鲁宣公除去“三桓” , 于是如晋求援 。 远在晋国的公孙归父未曾料想到的是 , 计划已败露 , 自己的家族也横遭季氏的驱逐 。
公孙归父从晋国归至鲁国郊外笙地时 , 听闻宣公已死 , 自己家族也惨遭驱逐 , 于是“坛帷 , 复命于介 。 既复命 , 袒、括发 , 即位哭 , 三踊而出 。 遂奔齐” 。
《礼记·曲礼》云:“大夫士去国 , 踰竟为坛位 , 乡国而哭 , 素衣、素裳、素冠 。 ”焦循《春秋左传补注》云:“此出使君丧 , 复命之礼 。 归父既被逐 , 不得复命于殡 , 故使介复命也 。 ”
【爱历史】春秋时期是一个质朴、浪漫、风雅的时代
文章图片
公孙归父既已被逐 , 无法亲临君主之丧 , 也无法向君主复命 , 只好向自己的助手复命 , 从而使助手向亡故的国君转达 。 既已复命 , 又向母国而哭 , 望之怅然 , 迟迟其行 , 三踊而奔齐 , 终其一生不复入鲁 。
家族被逐 , 仓皇出逃之际 , 仍希望向君主复命 , 知晓此后再也无法回到母国 , 不禁痛哭流涕 , 可以想见是何等悲凉慷慨!可贵的是 , 即使面临这种境遇 , 公孙归父仍不忘周礼 , 坚持把礼制践行下去 , 对此魏禧评曰:“归父遭逐而有礼 , 不乱不慑 , 所以可法 。 ”
【爱历史】春秋时期是一个质朴、浪漫、风雅的时代
文章图片
综上所述 , 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春秋时期贵族们身上所具备的尊礼守礼的可贵品质 , 正是这种可贵的品质 , 才使得春秋时期列国与列国之间、诸侯与大夫之间、大夫与大夫之间与后世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相同 , 有着独属于春秋时代的风雅与气度 , 是一个质朴、浪漫、风雅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