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埃尔莫堡主体呈四角星形结构 , 是文艺复兴时期要塞的典型样式 。 4 座棱堡 ,尤其是面向陆地侧的2 座十分尖锐厚实 , 其夹角根据地形精密设计 , 若敌人胆敢从宽阔的正面强攻 , 只要入壕沟 , 就正好处于棱堡的交叉火力中 。 实战中 , 土耳其人也知难而退 , 绕开正面从西侧(圣埃尔莫堡三角堡的位置)实施攻击 。 此举虽然避免了重大伤亡 , 但因侧方面积限制 , 他们无法发挥兵力优势 。 要塞中有一座碉堡化的兵营 , 内部隔出了小礼拜堂、仓库和蓄水池 。 要塞外圈挖有一条壕沟 。
1554年 , 骑士团在圣埃尔莫堡北侧兴建了一座体量巨大的略高于要塞主体的骑士塔 。 两座建筑仅用石桥相连 , 进入要塞前必须通过可随时破坏的吊桥 。 该骑士塔几乎就是一座独立的小型堡垒 。
圣埃尔莫堡的入口面向东边的大港 。 拉森格勒大团长感觉大门缺乏纵深掩护 , 遂于1556 年下令在入口前修建一座钳堡 。 钳堡的功能同罗得要塞的堤型护垒相似 ,相当于胸墙的“防弹衣” , 同时也能有效分割敌军兵力 。
1564年 , 瓦莱特朝马萨姆谢特港方向增修了一座三角堡——在第二年的大围攻就派上了用场 。 三角堡也是通过吊桥与要塞相连 , 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侧翼掩护 。
可是 , 种种努力并不能掩盖圣埃尔莫堡防御力量依然欠缺的事实 。 骑士团的时间实在太紧迫了 , 圣埃尔莫堡就像是仓促修建的半成品 。 该堡孤悬于总部之外 , 难以得到及时增援 , 堡垒地势较低 , 易被敌人的火炮压制 , 且自身有很多缺陷 。 首先 , 要塞规模小 , 火炮数量不足 。 其次 , 胸墙太矮 , 也没有保护士兵的城垛 , 守军必须探头开枪射击 , 毫无疑问 ,一旦有脑袋露出来 , 便会有无数支火绳枪、弓弩瞄准这个倒霉鬼 。 第三 , 圣埃尔莫堡的壕沟也不及罗得城的宽 , 因为马耳他岛土层薄 , 以岩石为主 , 导致土方工程困难很大 。 不过因祸得福的是 , 土耳其的坑道兵也难以挖掘地道实施城下爆破 。 在1522 年的罗得城围攻中 ,地下引爆的炸弹多次炸毁城墙 , 帮了土耳其军的大忙 。 此外 , 坚硬的岩石也不利于土耳其军修筑临时工事和架设稳固的炮台 , 导致大炮的威力大打折扣 。
(上图)修复升级后的圣埃尔莫堡海墙部分 。 这道沿着海岸线的工事是17 世纪增修的卡拉法幕墙(Carafa) , 是圣埃尔莫下堡的一部分 。 在只能发射实心炮弹的黑火药时代 , 企图从海上攻陷要塞无异于天方夜谭 。 棱堡上的混凝土碉堡风格明显不同 ,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 。 英国人在古老防御工事的基础上 , 将圣埃尔莫堡改成了现代化的防空要塞 。 有趣的是 , 远远看去也不违和 。 马耳他要塞体系同罗得城要塞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断进化、升级 , 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 直到20 世纪中叶都在发挥作用
圣埃尔莫堡同样缺少隐蔽的出击口 。 出击口是积极防御思想的产物 , 守军可以趁敌军立足未稳或即将撤退之际 , 突然从出击口杀出 , 给予敌人重创 。 出击口也可以确保守军安全离开要塞 , 在夜色的掩护下清除敌人为填平壕沟而倾倒的土石 。
土耳其的军事工程师明察秋毫 , 呈给穆斯塔法帕夏的评估报告绝不存在盲目乐观 。 对擅长攻坚战的土耳其大军而言 , 圣埃尔莫堡只是总攻比尔古半岛前的开胃菜 。 说不定骑士团看到圣埃尔莫堡被轻易攻克 , 会丧失信心立马投降呢!穆斯塔法帕夏已经迫不及待想让顽冥不化的骑士们尝尝苦头了 。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055》
- 春天|春山如笑人欣欣——美术经典中的春天
- 酸菜炖粉条|酸菜炖粉条
- 面丁|不加一粒米的“牛肉小饭”,你吃过吗?经典早餐在家做,开启元气满满新一天!
- 中国达人秀|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入驻!3月起,去上话新空间探寻爱情的模样
- 陈小华|送别!一代传奇离世,曾留下许多老广州心中的经典…
- 引力|李广田《引力》在日本(中国经典作家在海外)
- 在苏格兰高地开书店的“洪七公”|欧洲访书之三 | 二手
- 徽州往事|经典黄梅戏《徽州往事》在海口上演
- 北京冬奥组委|谱写奥林匹克经典乐章
- 乐章|谱写奥林匹克经典乐章(冬奥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