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明朝的军事资源动员方式:以土木之变为中心( 二 )


【爱历史】明朝的军事资源动员方式:以土木之变为中心
文章图片
在战时紧急状态下 , 只是运输也可以获取冠带 , 如为从临清运粮往代州前线 , 户部请“有能自备脚力于临清领粮运赴代州至三百石者 , 即与冠带;二百石者给敕旌异 , 复役三年 。 ”既然国家将官爵视为商品 , 那就有价格的高低 , 为了更好地购买社会中的物力、人力 , 国家就需要根据物价调整官爵的价格 。
如景泰三年 , 辽东纳粟冠带则例因“米价涌贵 , 上纳者寡” , 降低景泰元年全国纳捐则例 , 即400石降为300石 , 并增加新的优待条件“总旗能备米菽六百石、小旗舍人七百石、余丁八百石赴铁岭等处上纳者 , 授试百 , 孙承袭 , 就注原卫署事 。 ”
纳粟冠带这种以卖官鬻爵进行资源动员的方式在局势稳定后遭到了反对 。 景泰四年六月 , 户科都给事中刘炜认为以纳米给未犯贪污罪的退黜文官诰敕 , “名器不重 , 将何以励臣节” 。
【爱历史】明朝的军事资源动员方式:以土木之变为中心
文章图片
刑科左给事中曹凯认为纳粟授予世袭武职不仅在经济上亏损朝廷、百姓 , “所得之禄偿彼之豆已倍半矣 , 又况令其世袭 , 是以生民之脂膏养无功之子孙于无穷也”;而且武职可以通过无生命危险途径获取时 , 必定打击在战场搏命以取军功的将士士气 , “有功者必相谓曰吾以累世忘躯而获此官 , 彼以输豆而亦获此官 , 是朝廷以吾之躯命同于菽粟 , 其谁不解体 , 臣恐人人无所劝勉” 。
于是在次月 , 以边储渐足罢纳粟补官例 。 3象征身份、权力、地位、功劳的官爵难与物力、人力、运力一样作为长期的商品 , 这使捐纳的救急色彩更为浓厚 。 此后 , 捐纳成为朝廷补救财政的经常性手段 , 并向货币化的方向发展 。 成化年间 , 以货币为缴纳物的纳银冠带出现 。
弘治十五年(1502)的户部的一次报告中称 , 为解决此前两年的军饷 , 举行纳官等例30余件 。 5隆庆元年(1567)至隆庆三年(1569) , 户部尚书刘体乾奏朝廷开纳事例银1725600余两 , 除边饷外剩109900余两 , 约占已给经费929万两的17.39% 。
【爱历史】明朝的军事资源动员方式:以土木之变为中心
文章图片
银货杂买
“银货杂买”是朝廷利用市场进行钱物交换、物物交换的方式 。 正统元年(1436) , 江南租税折收白银、布帛 , 当时被称为折粮银 , 后来被称为金花银 , 赋税和财政皆开始由实物转向货币 。
朝廷收入折粮银 , 在北边各镇支的是籴粮银 , 六年(1441) , 巡抚李濬请发银1万两籴买粮料 , 次年 , 巡抚于谦请发折粮银各5万两于宣府、大同 , 《万历会计录》言这是三镇京运之始 , 也是军事物资通过市场进行调节和军费、军饷货币化的开始 。 土木之变后 , 军事物资的市场化调节规模迅速扩大 , 朝廷向民间购买运力、物力 。 运力购买 。
北京防卫要防止储备粮草资敌 , “通州仓欲守之或不能 , 委以与虏则可惜 。 宜令官军皆给一岁禄俸 , 听其自运 , 仍以赢米为之直 。 虏所急者草 , 诸厂宜亦听军称力取之 , 不尽则焚之 , 毋以饱虏马 。 ”除了官员、军士自运俸粮外 , 顺天府征发五百辆车 , 并以脚价一两“召有车之家能于通州运粮二十石纳京仓者” 。
【爱历史】明朝的军事资源动员方式:以土木之变为中心
文章图片
【爱历史】明朝的军事资源动员方式:以土木之变为中心】军运雇佣民间车辆价格较高 , 需要从军运粮中补贴车钱 , “令每军原运三十石以上者内除五石 , 不及三十石者除四石五斗与作车钱” 。 实录中没有说明此次运粮的起讫点 , 十月为杂流罪犯定的纳米赎刑则例是从通州运米至北京、居庸关、隆庆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