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朋友聊天 , 她前年生了二胎 , 现在已经开始帮二宝物色私立小学了 , 她说 , 以前带大宝没经验 , 上小学前 , 有父母帮着带 , 觉得还挺轻松的 , 哪知大宝上了小学 , 她才发现 , 小学生才真的熬人!
除了每天接送上下学 , 回家给娃检查作业 , 辅导功课以外 , 还要盯写字姿势、作业规范、生活习惯 , 小学四年级前 , 孩子很皮 , 她除了吼 , 偶尔还得上手揍 , 分分钟被娃弄得血压飙升!
他们家是6个人带1个娃 , 丝毫不觉得轻松 。
所以 , 她怀上二胎后就跟老公计划 , 以后给二宝找个私立小学 , 一周接送一次 , 虽说费用高一些 , 但七七八八算起来其实跟大宝走读差不了多少 , 关键是省事 , 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 让孩子早点独立 , 一举两得 。
文章图片
说孩子住校可以锻炼自理能力 , 早点独立 , 不过是父母们一厢情愿的想法 。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住校 , 而且即便是住校 , 也最好在初中以后 。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看完下面这个纪录片就明白了 。
文章图片
这部纪录片里有一群初三的孩子 。
老师们都希望孩子们能把握住机会 , 中考考个好成绩 , 将来有更好的前途 , 但好多孩子却早就不想读书了 。
他们上课说小话 , 传纸条 , 睡觉 , 他们经常不吃饭 , 吃大量零食 , 寝室里到处是脏衣服 , 臭袜子 , 地上到处都是垃圾 , 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玩手机游戏 , 或是看一些少儿不宜的网站或电影 。
文章图片
你或许会觉得女孩子应该会好一点吧 , 并不 , 女孩子也玩手机 , 她们还经常晚上开卧谈会 , 聊八卦到凌晨三四点 , 生活老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过来突击检查 。
初中的孩子 , 正值青春期 , 身体趋于成熟 , 而心智还未发育完全 , 他们冲动 , 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 , 喜欢挑战老师和家长的权威 , 还特别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
文章图片
如果同伴积极上进 , 他们就会积极上进 , 如果同伴颓废消极 , 他们也会颓废消极 , 不管这是不是他们的本意 , 他会努力跟身边的大多数人保持同步 。
因为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 , 被同伴认同是最重要的 , 如果被同伴排斥 , 会让他们很焦虑 。
文章图片
或许你要说 , 纪录片里的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 , 师资 , 管理 , 生源都不好 , 家长也不重视家庭教育 , 孩子当然好不了!
但如果找个管理严一点 , 生源质量高一点的寄宿学校 , 家长多跟学校保持沟通 , 那肯定会好很多啊 。
真是这样吗?并不是 。 我会从3个方面来说明 。
文章图片
一 , 同伴的负面影响很难杜绝!
即便选生源质量好一点的学校 , 你也不能奢望孩子身边的同学朋友全都自律又上进 , 如果你的孩子身边有个好吃懒做、不爱学习、爱攀比或有其他不良品行的朋友 , 你真有信心让孩子丝毫不受影响吗?
李玫瑾教授就曾说过 , 一定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相关家庭背景 。
因为 ,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 , 他的合群性会越来越明显 , 同伴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 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力 。
如果孩子住校 , 每周才回来一次 , 作为家长 , 你失去了大量跟孩子沟通的机会 , 你又如何去了解孩子的朋友圈呢 , 总不能每周末像审犯人一样让孩子跟你汇报吧?
文章图片
二、住校跟独立性没有必然联系 。
一位在小学工作10多年的班主任老师就发现 , 班里那些优秀 , 独立 , 自律性强 , 有责任心的孩子 , 绝大多数都是走读生 , 而那些自制力差 , 独立性差 , 学习不自的的孩子 , 基本都是住校生 。
这个结果让她有些意外 。
但再细想想 , 又觉得合情合理 。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 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 慢慢走向独立 , 离不开父母一点一滴的引导和帮助 。
文章图片
住校的孩子 , 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 , 父母无法对他们施加影响 , 而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 ,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 , 主要会通过强制命令的方式让孩子照做 , 比如 , 几点起床 , 几点洗漱 , 几点跑操等 , 但执行得怎么样 , 有时主要靠孩子们自觉 。
- 住校还是走读?你所忽略的,恰恰是她最需要的。不要再放养孩子了
- 【游戏世界】出海圆桌 I 中国独立游戏开发者如何在海外取得成功?
- 抖音96年俩娃妈被嘲,“不努力就要生孩子”:独立女性,也别骂适龄婚育
- 【游戏迷】阴阳师:真魂试炼取消,但后续作为独立玩法出现,ZEN心不死
- 【游戏迷】3种简单的游戏营销策略帮助独立游戏开发者消除营销恐惧
- 【游戏世界】汇总令和时代各个骑士发售的首款独立武器,你购入了哪一款?
- 【历史故事】一心为民的清官海瑞为何被集体抵制?历史专家:清官不等于好官
- 孩子性格胆怯怎么办?摒弃“暴躁”交流,培养宝宝独立自信的人格
- 要想孩子独立有主见,父母别万事“包办”,不妨多参考这几个方法
- 6-12岁的孩子,越来越独立,不应越来越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