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分析师于斌|会一直幸运吗?,共享经济的幸存者共享充电宝( 三 )


不仅如此 , 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 , 也逐渐向收取商家广告费等方式转移 。 尤其是 , 目前充电宝的用户多是90后年轻人 , 因此共享充电宝的投放地段也相对集中在较为繁华的商圈 , 所以其广告效应也不亚于电梯广告 。 据了解 , 在一线城市 , 通过在共享充电宝设备上投放屏幕广告 , 单个广告机的广告费超过1000-2000元/月 , 由此可见 , 这对于充电宝企业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
随着共享充电宝的应用场景、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 涉足共享充电宝的企业也逐步实现了盈利 。
共享充电宝出海谋生 , 未来还能走多远?
据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 , 2019年共享充电行业总体已实现稳步增长 , 全年用户规模达到1.5亿人次 。 由此也可以预见 , 共享充电宝的市场 , 还有巨大的挖掘空间 。 随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越来越成熟 , 国内市场也逐步打开 , 共享充电宝行业也逐步向横向拓宽市场与纵向深挖应用场景的方向发展 , 因此也显现出几个趋势 。
首先 , 出海谋发展 , 是一些共享充电宝的共同选择 。 2017年9月 , 来电科技对外宣布 , 继服务覆盖国内200个城市之后 , 将与8只小猪旅行平台达成战略合作 , 首次将充电宝站点设置在8只小猪平台上达人所在的130多个国家 , 800多个城市 。 而另一巨头街电 , 于2019年3月即宣布与韩国企业开展合作 , 推动了其海外发展格局 。
其次 , 头部企业的竞争或将旷日持久 。 在并无太大行业壁垒的共享充电宝行业 , 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其合作的商户数量、铺设投放的共享充电宝数量 。 目前已经形成的四足鼎立格局 , 也持续了很长时间 。 这也间接说明 , 共享充电宝的市场 , 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 。 即使有后来者 , 但是因为产品与模式的相似性、同质化 , 让后来者的市场覆盖度、用户量、品牌认知度等都与头部企业有一定差距 。
所以留给后来创业者的机会 , 也所剩无几 。 而该行业的竞争 , 也将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 。 在各家企业盈利模式都逐渐清晰、用户量逐渐稳定的大环境下 , 这个过程无疑是漫长的 。
再次 , 政策加持 , 行业逐渐规范化 。 随着国家鼓励共享经济的宏观政策的落地 , 共享充电宝也会享受足够的政策红利 。 过去 , 充电宝租赁 , 还需要通过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工具 , 缴纳押金 。 而且 , 用户租赁充电宝后未及时归还而被扣除违约金 , 用户却浑然不知等情形时有发生 。
所以 , 在共享充电宝行业 , 也是投诉不断 , 无论是用户质疑其涨价、扣钱 , 还是获取个人隐私信息 , 用户都对其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不满 。 但是 , 随着国家监管政策的不断落实 , 相信这个行业的发展 , 也会越来越规范 。 各种霸王条款、损伤用户体验的行为也会逐渐减少 , 甚至消亡 。
最后 , 共享充电宝行业可能遇到的挑战 , 是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持续提升 。 随着智能手机研发技术的进步 , 手机电池的电量可能越来越耐用 。 而随着用户充电痛点的减弱 , 这个市场也可能会成为夕阳产业 。 也有专家分析 , 因为这个原因 , 共享充电宝项目可能不是一个好生意 。
只是 , 在目前可以预见的时间内 , 手机续航能力短期内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 因此 , 这一天的来临 , 可能尚需时日 。
结语
共享经济的盛行 , 让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按摩椅等模式如雨后春笋 。 有的项目 , 因为其商业模式清晰 , 盈利模式得当 , 而在这个赛道赚得盆满钵满 。 而有的项目 , 却因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回本周期长等原因 , 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 即使有资本加持 , 也是如此 。
市场是检验项目可行性的一面镜子 ,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能在共享经济的大潮中稳步前进 , 脱颖而出 , 或许就是它抓住了人心 , 找到了撬动资本市场与终端用户的根本 。 只是 ,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 市场的需求也瞬息万变 , 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未来 , 依然充满了不确定 。 而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前途与命运 , 我们也无法妄自猜测 , 唯有交给这个多变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