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分析师于斌|会一直幸运吗?,共享经济的幸存者共享充电宝( 二 )


文章图片
只不过 , 从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投融资情况分析 , 其高峰期在2017年共享经济概念的风口时期 。 据IT桔子数据统计显示 , 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投融资达到近五年峰值 , 全年发起投融资事件26起 , 投资金额为19.2亿元 。
而2019年这个数据则下降为1起 , 投融资金额达5亿元 , 为怪兽充电 , 也正因为其先后经过多轮资本巨头的加码 , 目前已有独占鳌头之势 。 而在疫情之后的2020年5月 , 共享充电宝行业又发生一起投融资事件 , 投融资金额为1亿元 。
对比近几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融资情况 , 不难看出 , 资本追捧的共享充电宝行业 , 投资热度已经下降 , 甚至有预冷的迹象 。 于斌分析 , 这一方面与整体的“三电一兽”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 行业空间已经不大有关系 。
另一方面 , 也因为其与手机续航技术的发展有关 , 不仅市场的天花板可以预见 , 而且 , 随着未来手机电池技术瓶颈的突破 , 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 , 这也让一些投资企业更加小心谨慎 。 另外 , 因为疫情的短暂影响 , 行业仍处在复苏过程中 , 也是资本市场较冷的原因之一 。
也正是因为有资本的加持 , 让这个行业快速呈现出了头部效应 。 大批量的中小型共享充电宝企业被淘汰出局 , 也是所有新兴行业在不断重演的过程 。 只是 , 共享充电宝与很多企业所不同的是 , 尚未出现当初共享单车那种血腥的竞争 , 也未出现相互合作、兼并的迹象 。
尽管早年在资本的热捧下 , 共享充电宝企业跑马圈地、一路狂奔 , 也已经各自为战、占山为王 。 不过 , 互联网大势 , 分久必合貌似已成为常态 。 也许有朝一日 , 这些头部企业之间 , 也会无奈的走向合作 , 而非残酷的竞争 。 而这个过程 , 各家企业所比拼的 , 依然是资本、资源实力 , 鹿死谁手 , 还不得而知 。
应用场景与盈利模式多元化 , 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随着充电宝覆盖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 其用户量也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 随之而来的 , 是行业内的企业在商业变现方面的各种探索 。 据了解 , 目前充电宝运营商挖掘的应用场景包括餐饮门店、商超、酒吧KTV等娱乐场所 , 以及物业社区及购物mall等大型综合体 。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会一直幸运吗?,共享经济的幸存者共享充电宝
文章图片
而且 , 共享充电宝的覆盖 , 也逐步向旅游景区、各种文化表演活动等长尾场景渗透 。 而随着共享充电宝应用场景挖掘的不断深入 , 其与物联网等行业的整合 , 也有了更多可能 。 如此一来 , 不仅抬高了共享充电宝的行业天花板 , 也带来了其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新动力 。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迅猛发展 , 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东风推波助澜 , 另一方面也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使然 。 近几年 , 随着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来临 , 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数据剧增 。 据前瞻网调查数据显示 , 2011-2018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大幅增加 , 至2018年达到711.1亿GB 。 从其接入设备的使用情况看 , 2018年手机互联网接入设备的使用占比为98.6% , 远超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端的使用情况 。
由此可见 ,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上网的主要设备 。 而移动网络的高频使用与巨大需求 , 也极大的促进了网民对手机充电的刚性需求 。 加上手机电池容量的技术瓶颈 , 一直是业界难以规避的难题 。 因此 , 时至今日 , 共享充电宝的业务模式已经日趋成熟 , 同事也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手机电量的巨大需求 。
尽管目前手机充电宝企业在大范围投放充电宝时 , 早期主要以引流为主 , 收费标准为0.5-1元/小时 , 但是目前有调查数据显示 , 大部分地区共享充电宝的收费已经增加至2元/小时 , 在人流量大的繁华地段 , 其租赁价格甚至达到5元/小时 。 充电价格持续上涨 , 也足以说明充电宝的市场格局根基渐稳 , 品牌让利时代宣告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