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庄襄王(嬴异人 , 嬴政之父)时期 , 蒙骜带领的秦军主力曾被信陵君魏无忌的五国联军打得落花流水 , 联军甚至势如破竹、一路追杀到函谷关;
嬴政在位期间 , 最担心的仍然是六国联手:“以秦之强 , 诸侯譬如郡县之君 , 臣但恐诸侯合从 。 翕而出不意 , 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 一旦稍有不慎 , 搞不好就会重演吴王夫差、齐湣王等人在巅峰时期突然被人联手瓜分的悲剧 。
然而 , 政权间的博弈 , 从来不仅仅取决于客观的实力对比 ,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 主观层面的战略战术更具主导意义 。 战国阶段的态势 , 可以概括为:一个拧成一股绳的秦国VS各怀鬼胎的六国 。
文章图片
嬴政之前 , 秦与六国的博弈向来有两条战线 , 其一是外交层面的“连横“”对阵“合纵” , 其二才是战场上的搏杀 。 一般来说 , 当连横占据上风时 , 秦军在战场上无往而不利(如长平之战);一旦合纵成功 , 秦军就得吃瘪(如上文所提信陵君攻秦) 。
根据历史来看 , 想让各怀战略目标的六国长期团结一致 , 可谓难度登天;相反 , 秦国想要拉拢、威逼利诱一两个国家 , 几乎没啥技术难度 。 比如 , 由于齐国吞掉了宋国 , 曾经的盟友就立即翻脸 , 他们同仇敌忾、携手秦军 , 差点把齐国打得亡国 。
而在嬴政期间 , 除了继续延续连横战略外 , 还采用李斯、尉缭的主张 , 采取了如下行动纲领:
首先 , 分化瓦解 。 拿出大量的金钱财宝 , 收买山东各国的重要人物 , 让他们里应外合、配合秦国灭掉所在国;胆敢拒绝 , 就派刺客将其杀掉;随后 , 秦国大军浩浩荡荡西决而来 , 如同摧枯拉朽、所向无敌 。
反应上述思路的最典型案例 , 莫过于赵国的郭开与李牧 。 就这样 , 嬴政只用了二十多年就一鼓作气统一了天下 。
文章图片
所以后世认为“灭六国者 , 六国也 , 非秦也 。 ”秦灭六国 , 本质是“一个团结的秦国 , 对阵支离破碎的六国” 。
然而到了秦末 , 这种局面发生了颠覆性转变 。 陈胜揭竿而起后 , 各地的贵族几乎同时发难 , 意味着秦朝无法复制过去分化瓦解的那套做法 , 只能依靠武力镇压 , 这种局面对秦朝廷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 不过 , 由于当时各国势力大体上处于各自为战的模式 , 甚至还经常发生内讧(如陈胜被杀 , 陈余张耳翻脸等等) , 所以那一阶段的秦军背靠关中源源不断的输血 , 整体上处于“乘胜逐北”的优势局面 。 但由于两件事的发生 , 这一态势发生了逆转 。
其一 , 李斯被杀 , 秦朝廷从此再也没有一个强势、有能力的人物主持局面 , 前线秦军的后续支持被切断 , 赵高甚至与章邯互相提防 , 秦朝军政基本瓦解 , 前线战斗力随之锐减;
其二 , 项羽杀掉宋义、夺取楚军指挥权 , 随后经过巨鹿之战成为诸侯的盟主 , 山东六国首次被拧成了一股绳 , 对关中形成了实力优势 。
文章图片
至此 , 天下的局面与战国时完全相反 , 变成了“内讧的秦国 , 对阵同仇敌忾的六国” 。 秦人士气全无 , 一部分主力被歼 , 另一部分跟着章邯投降后被坑杀 , 人心浮动的关中被刘邦轻易拿下 , 曾经横行天下的秦国被六国联手灭亡 。 “族秦者 , 秦也 , 非天下也” , 假使秦地政局稳定 , 会不会再次重演秦灭六国?
- 【爱历史】临死前,傅恒向乾隆提出最后一个建议,若采纳,鸦片战争就不会输
- 【爱历史】唐玄宗为什么能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
- 【历史故事】安史之乱,唐玄宗为什么会失败?
- 【爱历史】古代被皇帝赐死后能不能跑路?
- 【历史故事】如果晋国不灭亡,秦国会怎样?
- 【爱历史】宋美龄和老蒋一生没孩子,私人医生晚年说出实情:都怪蒋介石
- 【游戏迷】万古神帝:无边“被”奔袭冰皇星,新仇旧怨一起算,冰皇或出世
- 【游戏迷】梦幻西游:新跟宠“百灵鸟”即将上线,9红谛听拍须弥掉眼睛
- 【游戏世界】LOL手游补丁更新:盲僧等7个英雄被削,新英雄飞机上线
- 【游戏世界】体验服新英雄澜技能机制深入解析,一个有控制、有爆发、有支援的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