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绍兴八年(下)( 二 )


赵构说:“朕受祖宗二百年基业 , 为臣民推戴已踰十年 , 岂愿受金诏谕、册封?要是能重画边疆 , 两国各自守境 , 朕不再相与金人关涉 。 只是正旦、生辰之日 , 派遣使者问候 。 非时不许往来 , 朕计已定 。 ”说话绕了一圈 , 赵构还是寄希望于和议 。
朝臣也开始有转向的 , 中书舍人勾龙如渊也是 。 此人本姓“勾” , 为避赵构的讳 , 改复姓“勾龙” 。 赵构欣赏勾龙如渊 , 给事中擢升为了中书舍人 , 赵构曾对他说“卿是朕亲自提擢” 。 勾龙如渊记得赵构的恩 , 他和秦桧说:“议和之事当断自宸衷(圣上心意) , 不必在朝廷 。 ”又说:“相公为天下大计 , 却群说横起 , 何必不选择一个台官 , 让不知宸衷的反对者 , 一一出廷 。 ”“台官” , 即御史台主官 , 专职弹劾朝臣 。 秦桧连连点头 , 隔日擢升勾龙如渊任了御史中丞 。
一晃到了十二月十三日 , 平江府快马来报 , 金使进境 , 每到一处 , 要接待官员跪拜诏谕书 。 平江府知府向子諲不愿跪拜 , 要求辞官 。 秦桧当即回文“许之” 。
金使并没有按南宋接伴官的路线行进 , 坐船怕头晕 , 策马一奔 , 往往错过了指定驿站 。 想息脚时 , 城门关闭 , 乱擂一起 。 怪不得他们早早打发了王伦 , 不要他随同 。 此事传到临安 , 胡铨又撒过副本 , 士民都晓得来者不善 , 是想凌驾大宋 , 羞辱圣上 ,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
殿前禁军都虞候杨沂中、马军司解潜、步军司韩世良来找秦桧 , 杨沂中说:“圣上若受敌书(诏谕书)册封 , 要立南面北 , 行屈己之礼 , 万一军民汹汹 , 闹将起来 , 如何弹压?我等宿卫 , 若让圣上如此屈辱 , 又如何回答在外三大将?”也就是韩世忠、岳飞、张俊 。
秦桧知道干系甚大 , 入见赵构说:“陛下议和 , 实是为梓宫(棺椁)与母、兄 , 以及土地归还之故 。 如今金使持诏谕而来 , 倘若不拜受 , 必归罪于我 , 金人一旦兴师 , 理在彼处 。 如果折屈勉强从之 , 则堂堂中国怎能屈了敌人 , 真让臣两难 。 ”
见赵构也为难 , 秦桧和孙近趁机进言说:“和议事宜 , 务必接纳适中 , 要事更在缜密 , 不能漏言 。 如今陛下志向固定 , 至于小吏诋毁 , 日久必将自明 。 ”这也算是提醒赵构 , “折屈”之事 , 不能随意和他人商议 。
临安城内 , 上下汹汹 , 喧嚣到了夜深
十二月二十三日夜 , 金使策马到了临平 。 见江南冬月 , 宛如北国暮春 , 繁星之下 , 水乡似镜 。 于是沿了运河塘上 , 撒欢奔开 。 这一跑 , 跑到了天明 。
这时若在北国 , 暖毡中正安然梦乡 。 金国诏谕使 , 尚书右司侍郎张通古、明威将军签书宣徽院事萧哲 , 放眼一看 , 只见店铺毗邻 , 排门尽开 , 鱼、米丰盈 , 禽、肉满架 。 街上来往荷担负筐 , 还有推独轮车者 , 皆买卖之人 。 一名持旄节的随从 , 本是叛将郦琼手下副将 , 多见识 。 他看金使们见了满船高粱秸的物事蛮亲热 , 告诉说:“那是甘蔗 , 甜如蜂蜜 。 ”
又见一座三孔青石大拱桥 , 桥下双船并行 , 桥侧有“江涨桥”三字 , 持旄节的这位失声道:“此皆江南朝廷所在也!”金使这才知道临安已到 , 赶紧整顿仪仗 , “稽查不可忽也” 。 打头的整了旄节青毛 , 马匹相随 , 沿了青石板路 , 朝武林门行进 。 临安府尹闻讯 , 急忙派人候在了城门 。 这一日 , 整个临安城内 , 上下汹汹 , 喧嚣到了夜深 。
金使一到朝天门(今鼓楼)馆驿 , 当日传出话来:为表诚意 , 先商议归还河南、山东等地 , 其余之事将徐徐再议 。 不过 , 前提是 , 赵构必须屈礼拜接上国诏谕 , 接受册封“臣皇帝” 。
圣上怎么能出面接受?这日晚上 , 秦桧与孙近 , 勾龙如渊 , 右谏议大夫李谊 , 殿中侍御史郑刚中等主和臣僚商议 , 脸都成了苦瓜 。 若是皇上行屈礼 , 不但士民会生出意外之变 , 在外的将帅一旦发难 , 在座各位都难挡干系 。
勾龙如渊不愧是受赵构欣赏的人 , 他说:“不如要王伦出面 , 与金使交涉 , 设法取来敌书 。 如此 , 圣上就不必行屈尊礼数了 。 ”众人一听 , 都说只能这样 。
王伦见大半夜的来找 , 晓得并非善事 , 战战兢兢 。 一听如此之说 , 面露难色 。 勾龙如渊厉色说:“公为使者 , 通两国之好 , 凡事应当与金人反复论定 , 哪有等敌使到了行在 , 让圣上难堪!”
王伦晓得惹上大麻烦了 , 涕泪俱下:“伦万死一生往来敌中四次 , 中丞如此责备 , 伦只求去职 。 ”秦桧见状 , 唱了白脸:“中丞这话 , 并无他意 , 只是想激励公使 , 前往官驿 , 设法取了诏谕 , 以免圣上蒙辱 。 ”王伦一听 , 不敢不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