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李大钊为什么要翻译《资本论》?

【历史故事】李大钊为什么要翻译《资本论》?
文章图片
"打开《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 每一个题目都是新的" 。
"他研究社会史 , 是为思想史做准备 , 研究思想史是为了要写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 他研究社会史的意图是为了要探索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 。
——白寿彝
"社会史研究 , 先从经济学入手"
"研究历史 , 首先要知道生产方式 , 根据生产方式来区别某一社会的经济构成 , 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性质 。 ”
——侯外庐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侯外庐步入史坛的处女作 , 是凝聚了他20多年心力的结晶 。 该著作最初发表于1943年 , 定名《中国古典社会史论》 。 1955年 , 经修订 , 再更名《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 整个成书过程经历了前后12年时间 , 如果再算上著者根据德文版翻译《资本论》 , 确立研究的理论起点 , 其间又是10年 。 应该说 , 20多年坎坷而艰辛的学术探索之路 , 也是侯外庐尝试将马克思主义学说民族化 , 探究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特殊规律 , 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过程 。
一、在李大钊的影响下 , 翻译《资本论》
从《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到《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 显而易见 , 著者所记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 , 他讲的"古代"、"古典"社会是指"奴隶社会" ,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侯外庐以此为理论的"原则"不是偶发的奇想 , 与他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 而他的理解又是根植于多年来对《资本论》的翻译 。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李大钊几次向侯外庐提到马克思的《资本论》 , 抱憾中国还没有一部较为完整的译本 , 他曾反复说过∶"拼上半生功夫研究《资本论》 , 也不一定能得其要领 。 "1924年 , 当侯外庐听从他的教诲 , 决意翻译《资本论》 , 从理论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义时 , 李大钊给予了明确而坚定的支持 。 为了帮助侯外庐进一步开阔理论视野 , 补充经济学知识 , 李大钊还介绍侯外庐结识了时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的陈翰笙) , 1927年夏 , 侯外庐赴法留学 , 进入巴黎大学文学院 , 开始学习德文 , 试译《资本论》 。 1928年初 , 正式动笔翻译经恩格斯审定的《资本论》德文第四版 。 之所以选择德文版翻译 , 主要就是为了尊重马克思的原著 。 当时中国人接受西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 从语言上主要是依靠日文和英文 。 这中间 , 产生的问题很多 。 最根本的问题是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学术理论的本义 。 李大钊当年留日 , 其实有一个想法 , 就是要通过深入的文化考察 , 正本清源 , 真正认知西方文化的真义 。 因此 , 他特别反对时人"群趋于扶桑" , "以和化为荣" , 追求"简便易行"的浅薄之举 。 相对于李大钊一辈人 , 真正深入到西方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腹地 , 确实为侯外庐的翻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 他珍惜在巴黎的每一寸光阴 , 使自己的学术追求变成了有责任的信仰 。 1932年9月 , 他与王思华合译的《资本论》第一卷(上册)由北平国际学社出版 , 这是中国人最早翻译的《资本论》版本 。 1936年6月 , 《资本论》第一卷由世界名著译社出版 。
在艰苦的翻译过程中 , 侯外庐最为注重的是概念的完整和准确 , 颇有当年严复之"一名之立 , 旬月踟蹰"的遗风 。 他明确提醒我们∶"《资本论》里用资本主义这一范畴甚少见 , 而做形容词用的是取Capitalist , 如资本家的社会 , 资本家的生产 , 资本家的生产方法(即生产方式)的一社会 , 就是因为资本主义是按一个诸制度并存的构成看待"(绝非所谓"纯而又纯") 。 "这种严明的方法论 , 实在是认识一社会构成(不是社会制度)的先决条件 。 "
【历史故事】李大钊为什么要翻译《资本论》?
文章图片
应该说 , 作为中国最早探究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人 , 支撑其研究理念的自信就源于他对"生产方式"概念的深刻把握 。 在他临终前为即将出版的《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所撰写的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 概括了他的社会史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 他指出 , "社会史研究 , 先从经济学入手" 。 "以历史唯物论为指导的历史科学不能不从研究经济学开始 。 我在《社会史导论》中说了这样的话∶'在经济学和历史学中 , 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构成 , 是一个先决的问题 , 没有在此方面做确定的认识 , 就要犯错误'" 。 "研究历史 , 首先要知道生产方式 , 根据生产方式来区别某一社会的经济构成 , 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性质 。 反之 , 如果不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 研究特定历史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的变化 , 就难以自然史的精确性去判明这一时代的社会性质 , 揭示历史的规律性 , 历史研究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科学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