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头妈妈育儿经|讨厌孩子打打闹闹?从脑科学角度告诉你爱打闹的孩子更聪明( 三 )


……
上述对话是不是很熟悉?“不要“是许多孩子的口头禅 。
有些家长跟我说 , 有太多事情需要孩子配合了 。 比如卡着时间出门 , 晚上到点吃饭、洗澡、睡觉 。 每次听到孩子说”不要“ , 他们就恨不得抽出鞭子呐喊:“快点!”强忍着洪荒之力的家长们 , 在孩子的一次次不合作中 , 精疲力尽 , 变得毫无耐性 。
不能打不能骂 , 如何才能让“不合作的孩子”乖乖配合呢?
比如说 , 孩子不主动收拾玩具 , 你提醒了很多次 , 他都坚持:“我不要!” 。 强迫威胁 , 或者让孩子自己承担不合作的自然后果 , 都不是家长们想要的 。 这时 , 我们可以借用想象类打闹游戏 。
你可以一把搂他进怀里 , 并且微笑地告诉他:“那你自己变身吸尘器 , 把玩具吸回去玩具箱吧 。 ”然后假设孩子就是吸尘器 , 抱着孩子看到玩具就吸进去 , 然后放回去箱子里 。 同时我们的嘴里还可以模拟嗡嗡的吸尘器声音 。
因此 , 面对“不合作的孩子” , 借用想象类打闹游戏 , 家长们根据需要创设游戏情景 , 将任务游戏化 , 孩子与家长在游戏中协同完成任务 。
孩子们会觉得十分有趣 , 减少对任务的抵触 , 同时 , 有效地减少与“不合作的孩子”发生正面冲突 , 维护亲子关系 。
在打闹游戏中 , 引入健康竞争意识
有个朋友向我哭诉:她的儿子才4岁 , 就非常争强好胜 。 前几天和小朋友去玩平衡车 , 他稍微落后了一点 , 就停下来嗷嗷大哭 , 还要求对方小朋友不准超过他 , 因为他一定要拿第一 。
她以为儿子只是太喜欢玩平衡车 , 所以有些执着 。 谁知道 , 连吃饭、喝水这些基本的生活行为他都要抢第一 。 不是第一个吃完饭喝完水 , 他又开始哭了 。 朋友为此十分苦恼 。 怎么才能让孩子不执着于输赢 , 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呢?
科恩博士建议引入比赛类打闹游戏:
科恩博士提出了“身体智能”和“社交智能”两个概念:他认为相比其他类型的打闹游戏 , 比赛类游戏更需要身体、社交和认知的协调运作 。 其中 , 身体智能是运用运动技巧的能力 , 而社交智能 , 是街头智慧或常识的高级说法 。 比赛类游戏正是锻炼这种能力的极好做法 。
比赛类打闹游戏的好处 , 除了锻炼孩子的身体智能和社交智能 , 更重要的是 , 让孩子不再执着于“只能赢 , 不能输“的信念 。 为了交到朋友 , 或者让游戏继续 , 孩子们学会遵循游戏规则 , 而不是一输掉就放弃 。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 游戏对孩子的最大价值之一 , 来自孩子们争论、商议规则的过程 。
因此 , 面对要“争第一”的孩子 , 家长的重点在于让孩子参与比赛游戏的规则制定 , 让他们明白遵循比赛规则比拿第一重要得多 。 学会在规则内自由打闹 , 是孩子在比赛类打闹游戏中的最大收获 。
菜花头妈妈育儿经|讨厌孩子打打闹闹?从脑科学角度告诉你爱打闹的孩子更聪明
文章图片
在打闹游戏中 , 破除慢热 , 增强社交
很多家长说 , 他们家的孩子特别“害羞” , 带他们出去和朋友们见面 , 他们总是畏畏缩缩地躲在背后不敢出来 。 有时候家里来客人了 , 孩子会故意跑到外面去玩 , 或者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 。
被戴上“害羞帽子”的孩子 , 在面对陌生人和环境时 , 比普通的孩子更加敏感 , 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融入 。
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开展社交呢?
心理学家塔马尔·尚斯基提出了一个更好的建议:“从现在开始转换一个思路——孩子并不是陷入了害羞的困境 , 而是在慢慢地并持续地尝试与外界建立联系 。 告诉别人 , 你的孩子不是害羞 , 而是需要一点儿时间来预热 , 等一会就能加入游戏了 。 “
因此 , 家长们可以设计暖场游戏 , 让孩子在暖场游戏中获得缓冲时间 。 由于慢热的孩子会更加敏感 , 因此暖场游戏应尽量减少肢体接触 。 家长可以借用道具 , 比如毛绒玩具 。 让孩子为每个毛绒玩具设计名字、性格特点、角色 , 并让孩子向它们发号司令 , 或与毛绒玩具进行角色互动打闹 , 以此锻炼孩子在公众面前表现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