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头妈妈育儿经|讨厌孩子打打闹闹?从脑科学角度告诉你爱打闹的孩子更聪明
文章图片
上周末 , 我带着孩子去参加了闺蜜女儿的生日派对 。 派对上 , 小朋友们疯狂地扔蛋糕 , 欢快地追逐嬉闹 。 屋子里回响着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 , 各种玩具散落各处 , 家具上沾满了蛋糕的残渣 。
闺蜜双手抱头 , 濒临崩溃地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小孩子那么爱打打闹闹?
生活中 , 我们也常常见到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场景 , 他们好像随时随地都能扭打成一团 。 当家长以为他们要动真格了 , 谁知道一转身他们又嘻哈大笑 。
爱打闹玩耍似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 却令天下父母常常头疼和不解 , 不知道该如何引导 。 对此 , 或许科学家们能告诉我们答案 。
01
儿童喜欢玩打闹游戏 , 是为了获得社交经验
孩子们热衷于打闹游戏 , 似乎是一个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 。 说起来 , 我也有过这种头疼的经历 。 每天晚上临睡前 , 我家孩子爬到床上的第一件事 , 就是拿起她的小枕头让我们陪她玩枕头大战 。
枕头大战玩腻了 , 又开始让我陪她荡秋千 。 就是让我把她抱起来 , 像荡秋千一样在床上荡来荡去……各种层出不穷的新花招 。
我常常在想 , 她这么小就喜欢闹腾 , 长大以后会不会特别顽劣?为此 , 我专门去查了一些资料 , 才发现了小孩子喜欢玩打闹游戏的背后真相 。 但很多家长了解得实在太少 。
为了能充分了解为什么孩子那么喜欢玩打闹游戏 , 科学家们曾在老鼠身上做过实验 。
科学家们仔细地观察并记录老鼠的打闹行为 , 比如鼻子碰鼻子 , 各种攻击性与防御性的行为 , 与我们的孩子打闹的行为极为相似 。
于是科学家们得出了打闹游戏背后的一些大脑机制 。 心理学家高普尼克在她的《园丁与木匠》这本书中 , 是这样描述的:
在老鼠和人脑中 , 前额叶皮层的某些部位在社会协调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 如果这些区域被破坏了 , 受影响的老鼠看起来就像那些幼时不曾玩耍的老鼠 。 它们可以控制献殷勤或打架的动作 , 但它们不能灵活、流畅地对其他老鼠做出反应 。
简单地说 , 就是经常玩耍的小老鼠 , 与同伴互动时的反应会更加敏捷 , 动作更加迅速 。
另外 , 明尼苏达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AnthonyPellegrini曾组织一场研究 , 把儿童分为“经常打闹组”与“非经常打闹组” , 并为他们提供一些照片 , 有表现儿童抢玩具的照片 , 也有表现孩子被妈妈训斥的照片 。 研究者问孩子们:“当你们遇到这些情况 , 怎么办?”结果 , 玩闹经验丰富的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更具实用性的答案 。 这充分说明了 , 经常玩闹的小朋友 , 能够从中获得更丰富的社交实践能力 。
综合科学家们分别在老鼠和人类儿童身上做的实验 , 我们可以得出:不管是动物 , 还是人类 , 经常打闹玩耍 , 都是为了获得更丰富更实用的社交经验 。
下面举个例子 , 我们能更直观地看到孩子们在玩闹中习得社交经验 。 比如孩子们之间打招呼的方式是非常“特别的” 。 他们看到自己的玩伴儿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微笑挥手 , 而是直接冲到对方前面 , 做一个鬼脸 。 对方看到“挑衅” , 会迅速并愉快地加入“鬼脸”行列 , 并开始追逐嬉闹 。
【菜花头妈妈育儿经|讨厌孩子打打闹闹?从脑科学角度告诉你爱打闹的孩子更聪明】孩子们在“鬼脸“游戏中学会处理进攻、防卫等技巧 。 对某些肢体的碰触产生愉悦或不快 , 能迅速应变 。 但孩子并不能在家长的口头警示中体会并掌握这些技能 。
通过打闹游戏 , 他们能够摸索出哪些动作、语言等能让人快乐 , 而哪些则会引起反感 。 在一次次的探索中 , 他们能判断出行为的尺度 。 这就为他们日后的社交积累了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
- 宋妈说育儿|从饭桌上就能看出“苗头”,“饭桌见人品”: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
- 齐姐育儿|与没有被骂的孩子,十年后的差距,不止在性格上,经常被骂的孩子
- 文竹妈妈|网友直呼可爱,你见过幼儿园小朋友“军训”吗?萌娃穿上迷彩服后
- 西红柿妈妈|越想生二胎?多半是这些现实的原因,为何有些夫妻年纪越来越大
- 么么亲子课堂|揭示了姥姥们不愿带外孙的根本原因,女儿求妈妈带娃被一口拒绝
- 月叔说育儿|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但还有孩子天天喝,三种牛奶中的“垃圾货”
- 没经验爸爸说育儿|换种方式让他乖乖听话,孩子开始叛逆怎么办?别再凶巴巴的指责了
- 西红柿妈妈|怎么办?伊能静老公的做法很得体,值得学,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
- 豆宝说育儿|孩子就找各种理由不愿意去上学?“心机”家长教你4招,秋冬以后
- 三娃育儿记|零食真是洪水猛兽?只要这么做孩子还是能继续买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