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40多年,拿过诺奖,莫言为何感叹“举步维艰”?( 二 )

  他自己也说 , 这样一个返乡视角的小说有过很多很多 , 而且其中不乏成为经典的作品 。 “我作为高密东北乡出生长大 , 然后离开了这个地方的人 , 若干年后又回来了 。 这样的作品我在80年代初期开始写作的时候 , 就开始在使用这个视角 。 到了现在 , 写了40多年了 , 依然在使用这个视角 。 ”

  显然 ,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 , 这是一个“旧瓶” , 但同时瓶子里又有“新酒” 。

  首先是作者本人有了变化 。 “我的年龄变大了 , 我的视野可能变广阔了 , 我的思想素质是否变深刻了很难说 , 但是变复杂了是肯定的 。 因为2012年的诺奖 , 使我原本的作家身份又添加了一层更加复杂的色彩 。 ”

  莫言说 , 在这个时候 , 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 , 这样一种身份的人回到故乡 , 他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 , 就要丰富多了 。

时尚网   “衣锦还乡” , 自然也见证了百态人情 。

  因此 , 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这样的情节:小说里的“莫言” , 获诺奖后回到高密东北乡 , 发现家乡一夕之间成了旅游胜地 , 《红高粱》影视城拔地而起 , 山寨版“土匪窝”和“县衙门”突然涌现 , “还有我家那五间摇摇欲倒的破房子 , 竟然也堂而皇之地挂上了牌子 , 成了景点” 。

  这当然有作家夸张的成分 , 但我们也可以从以往的新闻中“找到大概的原型” 。

  另外 , 莫言第一次在作品中引入了当下社会的“新人”——网络“大咖”高参 。 故事中的高参靠贩卖谣言发家致富 。 “这样的人物是时代造就的 , 也是我过去小说中从没有出现过的 。 ”

  莫言说 , 这七八年来自己确实有很多感受 , 仿佛只能通过这样的一个角度 , 才能够把自己丰富的感受用文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


写作40多年,拿过诺奖,莫言为何感叹“举步维艰”?

----写作40多年 , 拿过诺奖 , 莫言为何感叹“举步维艰”?//----

资料图:莫言 。 王小京 摄

  “希望自己能够晚熟”

  在分享会现场 , 书名中的“晚熟”成了一个频频被提及的词语 。

  莫言倾向于把“晚熟”解读为“一种求新求变、不愿意过早地固步自封的精神状态” 。

  他说 ,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讲 , 我想 , 一个作家或者一个艺术家过早地成熟了、定型了、不变化了 , 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 。 ”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不断地变化 , 希望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 , 只是难度很大 。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不希望自己过早地定型 , 就是不希望自己过早地成熟 , 希望自己能够晚熟 , 使自己的艺术生命、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 能够保持地更长久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