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多年交易数据揭示真相:从“超级小散”到“超级大散”都在亏钱


|监管多年交易数据揭示真相:从“超级小散”到“超级大散”都在亏钱
本文插图
一则来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单账户年化收益的统计数据 , 在行业里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
该数据显示 , A股散户 , 无论是账户在10万以下的“超级小散” , 还是资金量在千万级别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 , 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 , 单账户平均年度收益均为负值 , 只有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法人投资者在此统计区间内实现了单账户的平均年化正收益 。
此外 , 值得警醒的是 , 个人投资者(账户资金量在0-1000万以上不等)、机构投资者、公司法人投资者在统计区间内依靠择时均未能实现盈利 , 仅有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法人投资者依靠选股实现了正收益 。
“投资者主动参与资本市场是没有效率的 , 而专业机构参与资本市场是有效率的 。 换句话说 , 资本市场机构化是一个大趋势 , 这是大家会逐渐意识到并形成的共识 。 ”一位券商研究人士表示 。
这也意味着 , A股市场的有效性正在提升 , 算法交易不断迭代升级 , 普通投资者越来越不适合参与短线交易机会 , 应树立中长期投资理念 , 借道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参与资本市场 。
散户亏钱 , 机构赚钱
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 , 个人投资者 , 从2016年1月-2019年6月的统计区间 , 无论资金体量如何 , 但账户年化收益均为负值 , 只有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法人投资者单账户实现了平均正收益 。

|监管多年交易数据揭示真相:从“超级小散”到“超级大散”都在亏钱
本文插图
具体来说 , 统计区间内 , 市值10万元以下的散户 , 单账户平均年化收益为-2457元 , 择时收益为-774元 , 选股收益为-1532元 , 交易成本为151元;市值在10万-50万元的散户 , 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为-6601元 , 择时收益为-3018元 , 选股收益为-2433元 , 交易成本为1140元;市值在50万-300万的散户 , 单账户平均年化收益为-30443元 , 择时收益为-15558元 , 选股收益为-10171元 , 交易成本为4714元 。
市值在300万元以上的散户平均下来同样亏钱 。 市值在300万-1000万元的散户平均年化收益为-164503元 , 择时收益为-80767元 , 选股收益为-65269元 , 交易成本为18466元;市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超级“大户” , 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为-89890元 , 择时收益为-411584元 , 选股收益为402271元 , 交易成本为80577元 。
统计时间范围内 , 机构投资者在A股的投资收益颇丰 。 数据显示 , 机构投资者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为1344.77万元 , 择时收益为-417.69万元 , 选股收益为1807.48万元 , 交易成本为45.03万元;公司法人投资者近三年的平均年化收益为2344.09万元 , 择时收益为-1476.64万元 , 选股收益为3824.46万元 , 交易成本为37361元 。
不难看出 , 无论是亏钱的散户还是赚钱的机构投资者 , 依靠择时都无法实现正收益 。
“择时只是一种神话 。 而选股方面 , 拥有的资源越多 , 资金量越大 , 在选股上就越能体现出优势 , 因为只有真正有钱有资源的人才能有效地去收集信息、识别信息、解读信息 , 最后利用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 。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告诉券商中国采访人员 。
此外 , 市值10万到1000万之间 , 同等规模条件下 , 单位规模的交易成本资金量越小的成本越高 , 市值1000万以上的交易成本明显更少 , 说明频繁的交易也是投资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不只个人投资者在A股市场择时普遍失效 , 机构投资者在择时上的损耗也大于收益 。 如果是个人投资者以购买基金的形式参与资本市场 , 择时亦对基民回报有明显拖累 。
上海证券此前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 绝大部分产品的投资者回报都落后于产品收益;其次 , 市场环境越复杂 , 择时成功率越低;投资者择时创造的正回报水平远小于择时造成 的业绩拖累;具有更好流动性的产品并未改善投资者择时效益 , 它们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更为剧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