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财经|逃离银行的年轻人( 四 )
进入银行一年 , 张波身边的同事已经换了一批 , 他自己也觉得 , 在银行工作得不到什么东西 , 待在银行并不是长久之计 , “我在银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出来 , 其实也没什么竞争力 , 除了对一些金融产品的利率比较了解之外 。 ”
第一次被客户叫“服务员”的时候 , 张波开始觉得银行的工作其实并不像长辈认为的那样体面 , “无论对方怎么样 , 你不能有任何脾气 。 ”张波觉得这是很多年轻人离开银行的原因之一 。
马佳认同在银行待久了会失去竞争力 。 她认为在银行做的都是相对机械性的工作 , “就跟窗口卖票或者餐厅卖菜差不多 。 ”曾经有财富管理公司想要把她从银行挖走 , “我当时思考了一下 , 它挖我无非是看上了我在银行积累的客户资源 , 而不是觉得你在银行锻炼出了什么能力 。 ”她不否认银行培养出来的服务意识 , “但这种能力你写不到简历里 。 ”
考上公务员以后 , 马佳从银行辞了职 , 压力也小了很多 , 她觉得银行和公务员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 银行里每个人都很紧张 , “你去银行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 , 他们走路特别快、不停地在说话、声音也很大 , 整个节奏都很快 。 而机关里就不是那样 , 每个人说话声音都很小 , 节奏也很慢 。 ”
05
“你出去试一试就知道银行的好了”也有选择不逃离的 。 一个银行的办公室主任 , 被客户带去做地板生意 , 但创业失败了 , 混得很惨 。 这样的前车之鉴让部分人觉得 , 银行还是不错的 。
胡国强觉得 , 银行在所谓的“黄金十年”里顺风顺水惯了 , 走上领导岗位的员工都没有经历过风浪 , “比十年前的领导差了一大截 , 对年轻员工的指导能力有限 。 ”
胡国强认为这是一些年轻员工辞职的原因 , “时代要求银行的步伐得快 , 刻板生硬的形象需要发生变化 , 新新人类是能够适应的 , 但有的管理者害怕变化带来的不稳定 。 ”如果年轻人的成就感不能在银行得到满足 , 那他们进银行就是为了“混日子” , 厌恶银行、厌恶工作 。
杨明不认为年轻一代领导没有指导员工的能力 , “一些从业很久的银行老人 , 应该赶紧把一些重要的位置让给年轻人 。 ”
他是一家二线城市银行网点的负责人 , 还不到30岁 , “顺风顺水的可能是80年-85年的这批领导者 , 他们经历了08年到13年那几年 , 在那个时间段他们太顺 , 养成了很多不拘小节的习惯 , 认为一些事情可以糊弄过去 。 ”
张玉在2018年离开了工作十几年的银行业 , 她把年轻人离开银行的原因归结为银行业务与产品的同质化和年轻人择业观的变化 。 同质化的一个结果 , 就是银行从业人员同行跳槽多 , “说白了就是在各家银行干的活都差不多 , 哪家给的薪酬高、待遇好 , 就去哪家银行 。 ”
徐强在银行呆了近30年 , 他觉得85-90年这一代年轻人 , 成为了分水岭 , 这一代年轻人 , 思维活跃 , 不爱做机械重复的工作 , 并且家境得到明显改善 。 从平均水平看 , 徐强把这些人称为“富有的一代” , “他们可以不工作 , 也有人养 。 ”于是 , 觉得工作没意思所以辞职 , 是可以接受的 。 互联网给这一代年轻人创造了活跃的思维 , 他们进入银行后觉得机械的银行工作和想象中“天差地别” , 也有人因此离开 。
在银行工作了近15年的刘波 , 年轻时曾萌生过离职念头 , “那时我觉得自己也是有抱负的 , 也不想在这儿待 。 ”刘波回忆 , 他刚进银行时的办公室主任 , 被客户带去做地板生意 , 但创业失败了 , “我们单位都知道这个人很惨 , 做生意总失败 。 ” 这件事成为刘波刻在心里的反例 , “安心点 , 你出去试一试就知道银行的好了 。 ”
06
不断撕裂的代际冲突一边是银行宣称拥抱互联网 , 一边是基层员工身上的营销指标越背越多 , 这让马佳找不到定位 。
“代沟”不断扩大 。 与中年银行人之间的认知偏差 , 让年轻一代开始选择逃离 。
- AI财经社|乐视网退市仅9日收11条被执行人信息,涉及标的超1.1亿元
- 财经界切分|集聚发力 滨海新区创新资源释放强劲动能
- 央视财经|2 万例!新加坡遭遇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病毒变异,传播快!已超
- 猫财经|连板后“疫苗冷链”龙头澄清在手订单仅 5 万元,暴涨前夜总经理“跳槽”关联公司康恩贝,6
- 央视财经微信|用户规模超4亿!这个行业,或迎来“黄金十年”!
- 财经|日本连续5天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过千
- 央视财经|当心!易燃、电芯藏沙子…近4成充电宝抽检不合格
- 第一财经|阿里又增持了 盯上了房地产线上数字化平台易居控股
- 第一财经|A股7月收长阳 谁是8月行情主线?丨晨会博弈
- 支付“非接触” 生活更便利(财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