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一点】快时尚败退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三 )


比起知名商业地产还在强调“调性” , 对于大多招商经理们而言 , 如今的指标早已换成了“稳住” , 不少城市的商场店铺出租率 , 已经要求维持在85%即可 。
纳新、转型是冒险者的游戏 , 守业才是现实的基本盘 。
消费者迷茫
在北京 , 包括中关村领展购物中心和新奥购物中心两家GAP门店 , 近期正在集中打折清仓 , 新零售商业评论曾在周末探访新奥店 , 一名店员解释 , 因为8月份租约到期 , 将直接撤店 , 领展店同样如此 。
春夏秋冬四季衣服被杂乱堆挂在店内 , 大多以3~5折的价格出售 , 不断有顾客好奇进来询问 , 听闻消息便迅速投身买买买的战斗 。 一位女士拽着身边的男士 , 不停把秋季卫衣和冬季羽绒服拿来比划 , 显然想为伴侣一次性“买够” 。
【时尚一点】快时尚败退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文章图片
受战略失误、设计陈旧等多重因素影响 , 近些年 , GAP在全球接连陷入关店阴云 , 中国市场更是如此 。
但总有伤心人 。
“你能想象 , 我在GAP店里M码的裤子随便挑 , 一般的国产女装店XL码都穿不上吗?”消费者钱前忍不住吐槽 。 她身高160出头 , 体重60kg 。
男士选择更少 。 “优衣库 , 要么……海澜之家?”提及如何买衣服 , 一位男性友人犹豫着答道 , 似乎触及到了他的知识盲区 。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 , 不少消费者都发出相似感叹 , 快时尚们都在撤店 , 百家好、Bershka们直接退出了中国 , 还能去哪里买衣服?
码数齐全、款式多样、版型宽松 , 尽管一直被诟病设计落伍 , 质量不佳 , 但在过往的十多年里 , 快时尚仍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人更日常、更朴素、更低预算的买衣需求 。 换言之 , 快时尚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普适性选择 。
上述选址顾问直言:“接力棒交不出去 。 ”
在他看来 , 快时尚已经是一个最具性价比的代表 , “倘若它们不行 , 别人更不行” 。 国产的低价服装潮流品牌中 , “这两年 , 西遇基本已经见不着了 , 热风也开始关店” 。
对于那些盘亘在商场二层的国产女装品牌们 , 不满声更是此起彼伏 。 作为“吃流量”而非“引客流”的女装店们 , 是贡献租金的大户 , 溢价严重 , 但一直以来 , 定价、设计与质量并不成正比 。
“夏季一水儿的泡泡袖、碎花连衣裙 , 各家互相抄 , 材质是最普通的聚酯纤维 , 怎么敢卖大几百上千块?”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 , 钱前无法理解 。
事实上 , 近两三年 , 二、三层的女装店的确属于受冲击较大的一类业态 。
选址顾问表示 , 当前人们的消费行为呈现出了两极化趋势 , 即要么买奢侈品品牌 , 要么低价网购 。 例如ONLY这类女装品牌 , 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花一千块买条裙子了 。
只是 , 并非所有普通型消费者都喜欢通过网购解决买衣需求 。
特别是前段时间 , 越来越多电商卖家出于降低成本需要 , 极大依赖预售模式 , 甚者 , 消费者时隔两个月才能收到货 , 这已经成为行业顽疾 , 更不必提网购面临的货不对版、质量难辨等天然弱点 。
与此同时 , 女装行业也在涌现一种新风格 , 即BM、UR等品牌的流行 。
【时尚一点】快时尚败退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文章图片
以UR为例 , 这家来自广州的本土快时尚品牌 , 成立于2006年 , 近两年 , 乘着新消费和新国货的东风 , 迎来倍速扩张 。 在女性用户集中的社交媒体上 , 关于UR的种草帖、探店帖不断冒出 。
即便是一向以极简、舒适风为主的优衣库 , 也极大受到了该风潮的影响 。 近两年的部分女装设计 , 在愈发“BM”化(Brandy-Melaville , 意大利的快时尚品牌 , 只出售S码服装) 。
难以忽视的风险是 , BM风的流行 , 始终伴随着社会面对其“制造身材焦虑”的谴责 。 品牌不断迎合“白瘦幼”审美 , 将衣服码数改小 , 设置穿衣障碍 , 谁能否认 , 没有反噬的风险呢 。
普通人的穿衣自由 , 显然才是最大的市场需求 。
结语
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报告提及 , 预计到2023年 , 我国服装行业零售收入可超4万亿元 , 其中 , 消费者更偏好时尚类服饰 , 快时尚整体增速明显高于整个行业 , 在2018~2023年有望持续保持17.6%的增速持续增长 。
大型快时尚品牌们已知的转型方向 , 集中于孵化扩张中高端新品牌 。
其中 , 单H&M就接连将旗下COS、ARKET和&OtherStories三大高端品牌推进了中国市场 。 而ZARA母公司着重推MassimoDutti等高端品牌之外 , 还尝试涉足美妆等零售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