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一点】快时尚败退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二 )


近些年 , 商业地产的核心命题是转型 , 在三里屯 , 是如何高端化 。
太古里官方口径中 , 这里目标成为“顶尖奢侈品全球旗舰店集群” , 在优衣库转至西区后 , 其原址——该片区的门面大楼被GentleMonster接手 , 一家来自韩国的高端潮流眼镜品牌 , 在上海淮海中路 , 它拥有一间超3000平米的旗舰店 。
有意思的是 , 北京冬奥会期间 , 大楼的外墙一度被安踏广告承包 , 甚至请来了代言人谷爱凌亮相站台 , 还引发猜测 , 或是安踏大手笔拿下 , 但观点相左的人们笃定:“安踏还不够格 。 ”
老派与低端 , 品牌最怕的桎梏 。
【时尚一点】快时尚败退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文章图片
商业地产无奈
不是每一块地皮都有北京三里屯的好命 。
“北上广深可能不适用 , 但在其他城市 , H&M、ZARA这些 , 都是各个商场非常想要的 。 ”王寒(化名)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 , 她供职于西安一处商业地产招商部 , 疫情当下 , 合作难谈 , 最近的工作便是频繁拜访意向品牌 。
王寒补充 , 对一般的商业地产来说 , 大型快时尚品牌是“最能带客流的” , 收益反而不是首要考量因素 。 据她了解 , 去年 , 西安熙地港(CityOn)谈成的一单大生意 , 就是与ZARA一口气签下16年的合约 , 且合约期内租金不变 。
通常情况下 , 商场内入驻的品牌被分为两类 , 一种是流量型 , 快时尚和餐饮是最典型的两个类别 , 承担聚拢人气的作用;一种为租金型 , 顾名思义 , 是向商场贡献营收的“大户” , 集中于美妆和品牌女装 , 也是外界公认溢价很高的品类 。
品牌与商场的合同大多一签三年 , 为保障业绩 , 也或是一定的激励手段 , 前者会面临一定的合约期内淘汰制 , 即未达营业额预期 , 会被商场“清退” 。
快时尚们显然不必担忧这个问题 。
一名商业地产选址顾问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 , 对于购物中心来说 , ZARA、H&M等快时尚品牌通常占据着黄金铺位 , 即商场一层 , 也是最能定商场调性的地方 , 因此 , 招商会倾向于一线奢侈品或轻奢品牌 。 快时尚尽管价格相对低廉 , 但因为是大型跨国集团品牌 , 仍符合“守调性”的需求 。
【时尚一点】快时尚败退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文章图片
毫无疑问 , 快时尚汹涌的撤店潮 , 均是自身业绩压力和战略定位使然 。
但撤退潮之后 , 快时尚们为市场留下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谁来消化这些黄金铺位?
严格地说 , 一处商业地产中 , 快时尚为代表的品牌为主力店型 , 相同定位的还有丝芙兰(SEPHORA)等 , 如今 , 因为全球业绩下滑、转型等需求 , 快时尚大批撤退 , 丝芙兰们也受困于此 , 开店额度缩减 , 很难增新 , 商业地产们 , 面临一个行业层面的棘手问题:招商 。
招什么商?
王寒最近的烦恼是筛选新的消费品牌 。 从体量和知名度上来说 , 她所服务的购物中心在西安当地属于前列 , 随着北上广深市场的饱和 , 新消费品牌扩张外溢 , 已经能承接不少头部新品牌 , 但对于该商场来说 , 更希望谈下“首店” 。
“区域性首店或城市首店 。 ”她赶忙补充 。
【时尚一点】快时尚败退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不止一名业内人士向新零售商业评论表示 , 商场话语权这回事 , 只存在于一线城市核心商圈 , 因为更新迭代也快 , 不缺新品牌开首店 。
如北京三里屯太古里 , 排两三年才能拿到一个商铺是常态 。 即便如此 , 品牌们有时还需排队塞钱才能进 。
上述选址顾问解释 , 首店除却线下销售外 , 更大的需求是广告效应 , 因此更倾向于入驻头部商业地产 , 如名创优品旗下多家子品牌 , 首店均选择了广州正佳广场 , 据其了解 , TOPTOY仅450平米的店面 , 年租可达百万 , 但相应地 , 营业额也远超预期 。
更重要的是 , 不少新品牌在一线城市打响知名度后 , 到二三线城市 , 能以相对更低的价格拿下好位置 。
显然 , 一般的商业地产们没有三里屯太古里和正佳广场般的好命 。 当下的他们 , 陷入了“引入新品牌”和“新品牌难做”的尴尬中 。
王寒解释 , 之前商场确实很喜欢新品牌 , 如网红咖啡、美妆集合店 , 但慢慢发现 , 这类店铺的网红效应只有一两年 , 聚客能力很快消散 , 他们还得想办法清退 , 并寻找品牌接手 , 防止空置率上升 。
新零售商业评论实地探访时也的确发现 , 即便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这样级别的商场内 , 也有WOWCOLOUR开业一年就匆匆撤离的情形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