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木棉让位菊花,红花岗从此改叫黄花岗

菊花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 历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 经常付诸笔端 , 或者绘图悬挂 , 或者赋诗歌咏 。 菊花有黄白等各种颜色 , 尤其金黄色最为常见 , 花朵有大有小 , 盛开的时候 , 一片灿烂 。 菊花开花的季节是在深秋 , 正当天气转冷的时候 , 菊花却凌寒盛开 , 因此被赋予凌寒傲雪 , 卓尔不群的品格 。 晋代陶渊明有诗:“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借菊花抒发了一种隐居的散淡与悠然情绪 , 历来备受推崇 。
一直以来 , 觉得菊花闲逸散淡 , 充满了文人色彩 。 旧时人们到了九月九日要登高插茱萸、簪菊花 , 喝菊花酒 , 菊花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 , 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 , 还来就菊花 。 ”我想如果可以拟人 , 菊花大概就是文文弱弱斯斯文文的一个人吧!
【爱历史】木棉让位菊花,红花岗从此改叫黄花岗
文章图片
后来 , 读到唐代黄巢写的一首咏菊花 , 仿佛读到了菊花金刚怒目的另外一面:“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 。 ”这一首充满杀气 , 秋日怒放的黄金色菊花 , 在我面前顿时幻化成为一个浑身披挂金甲的骁勇大将 。 也因为这首诗的铺垫 , 来到广州之后 , 瞻仰辛亥革命七十二烈士陵墓的时候 , 在自由女神石像前 , 面对浩如花海的菊花海洋 , 入眼处 , 仿佛烈士英灵在不死 , 他们浑身金甲披挂 , 随时待命 。
【爱历史】木棉让位菊花,红花岗从此改叫黄花岗
文章图片
【爱历史】木棉让位菊花,红花岗从此改叫黄花岗】初次来到广州的时候 , 租住在云鹤北街 , 距离黄花岗烈士陵园不远 , 经常到陵园里徜徉 。 我喜欢晚饭后的时分 , 一个徘徊在黄花岗烈士陵园 。 慢慢地行走 , 慢慢地思考 , 仿佛一个归人 , 回到故乡 , 在寻找一种遗失的东西 。
我说不清 , 为何一直对这座烈士陵园有着这样一种熟悉的情愫 。 一百年前 , 一群青年人为了推翻满清王朝腐朽的统治 , 缔造民主共和国家 , 他们在广州发动革命 , 不幸兵败之后 , 其中有72位烈士被埋葬在这里 。 中学的课本收录了一篇孙中山先生写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 于是通过文字了解到当时的这个战役:“然是役也 , 碧血横飞 , 浩气四塞 , 草木为之含悲 , 风云因而变色 。 全国久蛰之人心 , 乃大兴奋 。 怨愤所积 , 如怒涛排壑 , 不可遏抑 , 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 。 则斯役之价值 , 直可惊天地 , 泣鬼神 ,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 ”
在辛亥革命的历次起义中 , 广州起义是最著名的一次 , 也是最壮烈最鼓舞人心的一次 。 历史将永远铭记: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半 , 革命党人黄兴率领革命党先锋队160多人在广州举行起义 。 经过一昼夜的激战之后 , 义军伤亡惨重 , 有100多名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 为了杀鸡儆猴 , 满清当局将革命党人的遗体暴尸谘议局门口 , 惨不忍睹 。 为了收敛烈士遗骨 , 民主革命党人、画家潘达微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 , 将死难烈士遗骸72具敛葬于广州市东郊红花岗上 。
黄花岗的原名红花岗 , 红花就是广州的市花木棉花 , 每到木棉花盛开的时候 , 满山一片红艳 。 木棉树是英雄树 , 在长满英雄树的地方埋葬烈士 , 倒也贴切 , 但潘达微认为 , “红花”不及“黄花”二词雄浑优美 , 红花岗的“红”字体现不了烈士的革命精神 , 他引用宋朝苏轼的诗句:“菊残犹有傲霜枝” , 认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 更能体现烈士的革命精神 。 “菊花”又称为“黄花” , 故此将“红花岗”易名为“黄花岗” 。 后来 , 潘达微以《谘议局前新鬼录 , 黄花岗上党人牌》为题 , 将安葬烈士情况在报纸上作了报道 , 报道中 , 将“红花岗”易名为“黄花岗” , 作为广州市的市花 , 木棉花在七十二烈士安眠的地方为菊花让位 , 红花岗从此改名黄花岗而名垂青史 。
苏轼原诗写道:“荷尽已无擎雨盖 , 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 , 最是橙黄橘绿时 。 ”那菊花即使到了枯萎时候 , 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 这种意蕴与精神 , 其实与黄巢写的“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一脉相传 。
菊花在中国栽培历史着悠久的历史 , 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 。 《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 , 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 , 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 , 早就结下不解之缘 。 中国人种植菊花 , 大多是作为观赏花卉或者药用 。 菊花作为药材 , 有散风清热 , 平肝明目作用 , 《西京杂记》:“菊花舒时 , 并采茎叶 , 杂黍米酿之 , 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 , 就饮焉 , 故谓之菊花酒” 。 “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 , 把它当作滋补药品 , 相互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