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爱历史】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文章图片
北宋一百多年 , 最大的悬案当属宋太祖赵匡胤之死 , 当夜还有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斧声烛影 。
其死因众说纷纭 , 史料相互抵牾 , 又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 , 如今说不清道不明 。 但通过仔细研究 , 还是能抽丝剥茧 , 发现蛛丝马迹 。
一、关于赵匡胤之死的表述
关于赵匡胤之死 , 《宋史》中只有一句话:癸丑夕 , 帝崩于万岁殿 , 年五十 , 殡于殿西阶 。
《宋史纪事本末》稍有增添 , 但亦闪闪烁烁 。
此书乃明人编撰 , 参考资料应来源于《宋史》和《太祖实录》等 。 《太祖实录》由宋太宗赵光义安排宰相李昉等人编纂 , 并亲自修改完善 , 后宋真宗又命人修订 。 父子两人先后亲自插手宋太祖的传记 , 史无前例 , 可见对其中的内容他们是有多么紧张 。
可惜 , 这本书后来遗失了 。
国史编撰一般根据皇帝实录撰写 , 《宋史》关于太祖之死讳莫如深 , 那么,《太祖实录》关于赵匡胤之死必然也是简约得不能再简约 。
字越少 , 事越大 。 你懂的 。
《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的作者是南宋著名史学家李焘 , 严肃认真 , 该书史学价值极高 , 成书年代在南宋宋孝宗年间 , 且经过宋孝宗审阅认可 。
宋孝宗是赵匡胤的七世孙 , 是赵德昭的后人 , 皇权兜兜转转终于又回到了赵匡胤这一脉 , 那么也就意味着 , 李焘可以放开手脚把宋太宗那些破事给抖露出来了 , 即便十分隐晦 , 但也能让后人看出猫腻 。
《长编》的描述综合了正史和野史 , 增添了不少内容 。
于是 , 本来已经盖棺定论的太祖之死事件 , 经过他这一重写 , 忽然变得迷雾重重 。
李焘把一些野史中宿命论的内容都备注在里面 , 尤其是有道士算命说十月二十日这天 , 如果是晴天 , 赵匡胤可多活12年 , 否则就危险 。 结果白天还是大晴天 , 到了晚上突然风雪大作 , 宋太祖这才急招赵光义入宫饮酒 , 嘱托后事 。
这事不可信 , 但就是写入了正史 。 而且太祖一会儿不豫 , 一会儿又到处溜达 , 当天还登到高楼观看天象 , 晚上继续胡吃海喝 , 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 还有啊 , 当晚 , 他不还拿着玉斧刨雪呢!像是个大渐之人吗?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李焘这个距离宋太祖死亡只有一百多年的后人 , 对其暴毙有不同看法 , 甚至有惊人发现 , 但却不能写出来 , 毕竟他是吃皇粮的人 , 而且证据不足 , 只好用春秋笔法 , 让你产生无限遐想 。
值得注意的是 , 司马光的笔记集《涑水纪闻》关于太祖之死有很多描写 , 但错误较多 , 王继恩和程德玄的名字都弄错了 。 他极力为宋太宗辩解 , 且言之凿凿:当晚太宗住在开封府 , 于是 , 赵光义便有了不在场证据 , 《长编》也采纳了这一条 。
可正是这个不在场证据 , 使宋太宗的嫌疑更大了 。
二、赵光义留宿地点不合理
【爱历史】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文章图片
有笔记小说写:赵光义当晚留宿后宫 , 那么 , 如果留宿后宫 , 就不存在王继恩被宋皇后派去请赵德芳的问题 , 程德玄便也没有出现的必要 , 而且如果留宿宫中 , 赵光义的嫌疑岂不是更大?那可是弑君啊 , 不仅是诛九族 , 还是要背负万世骂名 。
所以 , 不可信 。
那么 , 当晚喝完酒 , 赵光义到底去哪儿?
《长编》中这样写:王继恩跑到开封府去请晋王 , 在开封府门口遇到了压马路的程德玄 , 两人叫门 , 于是顺利地见到了赵光义 , 汇报了情况 。
赵光义说事情重大 , 要跟家人商议 , 返回府门征求老婆意见 。 果然不出所料 , 光义决定进宫 , 于是 , 三人步行进入皇宫 。
天呐 , 赵光义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入宿开封府!这是迷惑行为大赏吗?太诡异了!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 , 研究了当时汴京的地图 , 开封府在皇宫南边的汴水之畔 , 距离皇宫直线距离有5里地之遥 , 大雪纷飞 , 天寒地冻 , 走路过去应该要一个小时吧 。 王继恩来回要两个小时!
况且 , 赵光义是个大胖子!走5里路很费劲的 , 万一路上滑倒 , 摔出个脑震荡啥的 , 还怎么争夺皇位?
【爱历史】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文章图片
据笔者考证 , 赵光义府邸(晋王府)应当在皇宫北 。
《长编》中多次记述:上幸开封尹北园或晋王府第 。 后来因为地势较高 , 水上不来 , 赵匡胤亲自协调解决 , 开凿沟渠 , 将金水河的水引入晋王府 。 要知道 , 皇宫北边是山 , 确实地势较高 , 关键是金水河在皇宫西北端 , 从城外西北穿过皇宫西北端的延福宫进入拱辰门内的人工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