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游|是教人用意志战胜欲望,顶天立地做一个人,梁启超:最好的教育( 二 )


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 , 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 。
这种总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 , 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 , 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 。 那么 , 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 , 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 , 自然不至于惑了 。
第二件 , 要把我们向来浑浊的脑筋 , 着实将养他 , 叫他变成清明 。 那么 , 一件事理到跟前 , 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 , 自然不至于惑了 。 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 , 都是知育的要件 , 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
徐老游|是教人用意志战胜欲望,顶天立地做一个人,梁启超:最好的教育
文章图片
03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
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 , 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 。
“仁”之一字 , 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 。 “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 , 勉强下个解释 , 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 。 ”孔子说:“仁者人也 。 ”意思是说人格完成就叫做“仁” 。
但我们要知道 , 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现的 , 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来看 。 所以“仁”字从二人 , 郑康成解他做“相人偶” 。 总而言之 , 要彼此交感互发 , 成为一体 , 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 。 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 , 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 , 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 。
换句话说 , 宇宙即是人生 , 人生即是宇宙 , 我们的人格 , 和宇宙无二区别 , 体验得这个道理 , 就叫做“仁者” 。 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 , 不外两端 , 一曰忧成败 , 二曰忧得失 。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 , 就不会忧成败 。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 , 所以《易经》六十四卦 , 始“乾”而终“未济” 。 正为在这永远不会圆满的宇宙中 , 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
我们所做的事 , 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 , 往前挪一寸 , 两寸 , 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都不往前挪 , 那可真是失败了 。
【徐老游|是教人用意志战胜欲望,顶天立地做一个人,梁启超:最好的教育】“仁者”看透这种道理 , 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 , 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 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 ”换一方面来看 , 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 , 算成功吗?所以《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 。 ”你想 , 有这种人生观的人 , 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
再者 ,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 , 便不会忧得失 。 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 , 才有得失之可言 。 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 , 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 , 那一部分是人家的 , 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 , 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 。
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 , 为劳动而劳动 , 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得 。 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 , 为而不恃 。 ”“既以为人已愈有 , 既以与人已愈多 。 ”你想 , 有这种人生观的人 , 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 , 有了这种人生观 , 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 , 而万物与我为一” , 自然会“无人而不自得” 。 他的生活 , 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 。 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 , 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
徐老游|是教人用意志战胜欲望,顶天立地做一个人,梁启超:最好的教育
文章图片
04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
有了不惑不忧功夫 , 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 。 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 。 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 , 便会有丰富的智识 , 临时也会用不着 , 便有优美的情操 , 临时也会变了卦 。
然则 , 意志怎么会才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 , 孟子说:“浩然之气 , 至大至刚 。 行有不慊于心 , 则馁矣 。 ”又说:“自反而不缩 , 虽褐宽博 , 吾不惴焉;自反而缩 , 虽千万人 , 吾往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