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王翰的这首《凉州词》(一),是一首知名度、读者喜爱度极高的唐诗,几乎达到了人人皆可出口成诵的程度。好诗不必多,一首足流传。王翰的诗作传世不算多,但只此一首,便足以使他在唐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有人甚至将王翰的这首《凉州词》,视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对于王翰的这首《凉州词》,不少人认为,此诗在豪迈悲凉的气质之外,还反映出了他的反战厌战情绪。笔者认为,与其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诗,看做是诗人反战厌战情绪的流露,毋宁将其视为王翰对于为国征战将士的理解、同情与悲悯。如果这么解读,诗中的豪迈,就一种旷达的豪迈。诗中的悲凉,就是一种深情的悲凉。这样的豪迈与悲凉,更具深度和厚度,更具令人荡气回肠的力
量。
“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后世有诗评家这样评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诗。也就是说,这两句诗所表达出来的豪迈悲壮,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豪迈悲壮,而是寓于幽默诙谐中的豪迈悲壮,因而更为达观洒脱。诗中那位说出这番话的人物,在读者眼中也就更加鲜活生动、亲近可爱了。
这首《凉州词》的写作角度,是一位卫国戍边的将士,而不是他自己。那位将士在开怀畅饮、酩酊大醉之际,对诗人说,先生可别笑话咱啊,我们为国家戍边打仗,不知道哪天说没就没了。现在有美酒好友相伴,难免放纵失态一回,还请多多见谅啊!在不知明天和死亡哪个先到的险境之中,还能以如此达观幽默的心态坦然面对,从中不是可以品读出一种别样的视死如归么?
王翰,乃并州(今山西太原市)人氏,景云元年(710年)进士。王翰出身殷实富户,家资丰饶,“枥有名马,家有伎乐”。虽然锦衣玉食,但王翰自幼胸有大志,“发言立意,自比王侯”,读书学习十分刻苦。才名远播的王翰,年轻时就受到了当时名臣张说、张嘉贞的赏识礼遇,并因此结识了不少诗友文友,比如张九龄、贺知章等人。王翰能够入仕,也是因为张说的举荐。
进士及第后,王翰又考取了两个制举身份。三个科举学位加身的王翰,也是一位考试达人,由此可见其知识面之广博、学养之深厚。进入官场后,王翰出任过秘书正字、驾部员外郎、汝州长史、仙州别驾等官职。驾部,是负责军需物资运输事务的机构。王翰的代表作《凉州词》(二首),就是他在驾部任职期间,随军出征西北前线时所作。长史与别驾、司马,都是各州刺史的属官,大致相当于一州之副职。而别驾,位列长史、司马之前。
张说罢相后,王翰也受到了牵连。后来,他又从仙州别驾任上,被贬任道州司马。据有关史家推测,王翰在赴任道州途中不幸病故,时年还不到四十岁。跟王勃一样,王翰的英年早逝,殊为可惜。不然的话,正值创作盛年的他,也许会为世间留下更多优秀诗作。
王翰才华横溢,为人豪爽仗义,喜欢呼朋引类,并且在朋友圈里口碑极佳。“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诗圣杜甫曾在自己的诗作中如此夸赞王翰。意思是像李邕那样的名人,与他见上一面就是最大的荣幸。而王翰这样有才又仗义的人,人人都想和他做邻居。
【 王翰|唐诗与考试|十五:葡萄美酒夜光杯,折射出别一种视死如归】当时有个官员名叫杜华,他的母亲崔老夫人,曾经对他说过这样一番话:“居家过日子,能找个好邻居,是很重要的事情。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我也想买房子搬家。我挑房子的唯一标准,就是要给你找个像王翰那样,又有学问又豪爽大气的好邻居。”
王翰是个有傲骨的人,虽然对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够意思,但是对一些尸位素餐、不学无术的高官,他却不屑一顾,“颐指侪类,人多嫉之”。换句话说,在朋友圈人缘很好的王翰,在官场圈人缘却不太好。王翰之所以仕途多舛,除了受张说的牵连之外,也与自己特立独行的性格为人有关,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也。
性格洒脱不羁、率真豪爽的王翰,虽然不太适合混迹于官场,却有助于他成为一位好的诗人,从而为世间留下一些情感奔放、华采飞扬的不朽诗作,这也就足够了。毕竟像张九龄那样,把为官、做人和写诗,都做到极致的人,是少之又少,可遇而不可求的。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这是王翰的另一首《凉州词》,虽然不如前一首名气大,但也是优秀之作。这首诗,主题是反映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暮春的故乡,繁花已落,硕果初结,枝叶茂盛的林间,莺声燕语。而塞外大漠,依然寒风凛冽,黄沙漫天。夜里辗转反侧的戍边将士,耳边随风吹来胡笳吹奏出的曲调《折杨柳》,在勾起对久违故乡深深思念之情的同时,心底也陡然生出几分豪情、平添几多壮志。
- m即刻出发,与Max Mara共赴伏尔泰酒馆之约
- 王力|五言律诗中,四一结构常见的几种分类,工对与宽对的区别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萧潇|斗破苍穹:萧炎与美杜莎的婚礼办不成,萧潇的来历捋清楚
- 教育部|北京出版集团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名家|“江山壮丽——中国美术馆藏山水与风景题材作品展”展出名家力作130余件
- 多元性|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五: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
- 双艳|浙江一“可怜茶”,曾与西湖龙井并称“双艳”,可因太便宜被嫌弃
- 央视镜头|景宁“英川田螺”与“清明粿”,强势出圈
- 孙泽宇|“粉衣小哥”志愿者孙泽宇:将友谊与温暖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