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韬略官方账号最牛经理人方洪波,每年帮老板赚几百亿,瞄一眼就懂老板心思


_本文原题:最牛经理人方洪波 , 每年帮老板赚几百亿 , 瞄一眼就懂老板心思
华商韬略官方账号最牛经理人方洪波,每年帮老板赚几百亿,瞄一眼就懂老板心思
本文插图
他很儒雅 , 但总觉得绵里藏刀 。
文 | 华商韬略 何 凝
相比阿里的张勇、腾讯的刘炽平 , 大多数人对美的的方洪波是陌生的 。
但他和他的老板在过去十多年里的故事 , 对集体面临新老传承的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而言 , 却是弥足珍贵的参考 。
论民营企业的成功传承 , 美的若称第二 , 中国恐无人敢自称第一 。
【经理】
两列飞驰的火车“砰”地一声迎面相撞 。
那是1841年 , 美国马萨诸塞州 , 该事故导致一名司机死亡 , 17名旅客受伤 。
铁路公司业主被这次撞击惊醒: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 , 却没带来专业的管理 。
临危受命的乔治·惠斯勒少校通过在公司内部分权确责 , 推动了美国铁路企业改革 。
他被认为是史上第一名职业经理人 。
在乔治·惠斯勒之后 , 经理人渐成群体 , 专业准则应运而生:要按行规行事 , 不得私收贿赂 , 可按经营效率向领主索要利润分配 。
当时的美国 , 经理人的收入约为熟练工人的两倍 , 社会地位较高 , 大家也珍惜名声 , 努力成为专业人才 。
1923年 , 美国管理协会成立 , “标志西方企业基本完成了业主式(世袭式)经营企业到以聘用经理人来经营企业的转换 , 而西方的企业制度也基本形成了近代公司制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
从20世纪中期到70年代 , 随着哈佛大学管理研究院成立 , 企业制度从近代过渡到现代 , 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培养与研究也日渐成熟 。
其实 , 中国早在明清时期就有行经理人之实的群体 。 那时的“经理人”有掌计、伙计等不同名称 , 多为亲族子弟 , 偶有外来雇员 。
当商贾们把生意铺到全国 , 非亲的雇员增多 , 一些士人“弃儒就贾” , 成为那时的“知识型员工” 。
到了近代 , 洋风东渐 , 归国留学生们在管理岗大放异彩 , 比如芝加哥大学毕业的大华科学仪器公司经理丁佐成 , 麻省理工硕士、三才生煤矿公司经理薛桂轮 , 德国艾伦根大学博士、大明实业公司富国机器造船厂总经理彭秉澄等 。
借用史学大家余英时先生的话说 , 这些人“一面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 一面又把旧的宗族关系转化为新的商业组合 , 这正是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种过渡方式” 。
但是 , 这种“理性化的过程”因20世纪的战与乱而中断 , 使中国错过与世界同步建立职业经理人体系的机会 。 该不该交由经理人管理?交给什么样的经理人?至今仍然没形成共识 。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 经理人这个群体的处境很尴尬 。
一方面 , 由于普遍认可的评价体系缺失 , 经理人的能力和品性良莠不齐 , 没有主人翁意识、不忠诚的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 , 让一些有心培养的企业望而却步 。
另一方面 , 正因为企业主种种担忧不肯放权 , 经理人只能是“打工仔”的地位 , 处处受制于人 , 无权又无利 , 更没有安全感 , 也就没有共存亡的使命感 。
时至今日 , 相比众多西方企业都有经理人团队执掌并持续乘风破浪的局面 , 中国企业依然是创始人和家长制主导 , 除了阿里等少数互联网科技巨头 , 经理人群体依然难以出人头地 。
这对集体面临新老传承的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而言 , 是个巨大的挑战 , 甚至也有人将其视为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长期隐忧 。
然而在广东顺德的一个小镇 , 一家企业却默默创造出中国创始人与经理人成功传承的辉煌传奇 。 在这个传奇里 , 创始人传得彻底 , 经理人接得有力 , 他们合力跨过众多家族式企业的传承难关 , 不但保住创业者打下的江山 , 而且接力将企业送进世界500强殿堂 , 并且持续越战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