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季羡林的人生信条: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二 )


他考清华的时候 , 数学只有4分 , 全凭写得一手好文章 , 才被破格录取 。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 , 是在填志愿的时候 , 季羡林居然填了数学系 。
他说:“你们不是觉得我数学不好吗?不就是因为我考了4分吗?我就想报数学系 , 证明我可以学好!”
要不是清华数学系以入学成绩太低为由 , 拒绝了季羡林 , 他可能就真的成为一位数学家了 。
没读成数学系 , 季羡林只能读了德语系 。
毕业后 , 他留学去了德国 。
【历史故事】季羡林的人生信条: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文章图片
寻常的留学生 , 留学时都会选一些和中文有关的学科 , 减轻学业负担 。
但季羡林不走寻常路 , 他选了难度最高的几门学科 , 其中包括印度学、斯拉夫语言文学、梵文、巴利文、俄文 , 以及全世界只有极少数人掌握的吐火罗文 。
这些语言都非常复杂 , 所以季羡林常说“我是在拼命学” 。
他给自己定了学习的三条准则:
“第一 , 要学古代曾经给人类带来过荣光的语言;
第二 , 要学中国很少或者没有人掌握的语言;
第三 , 不投机取巧 , 关于中文的题目 , 一概不做 。 ”
时值二战期间 , 德国战火纷飞 , 季羡林学习条件十分恶劣 。
大部分时间里 , 他只能待在研究所看资料 , 上头飞机轰轰 , 肚子里饥肠雷鸣 , 可他却守着一堆书 , 看得乐此不疲 。
别人笑他是不是走火入魔了 , 他说:
“此中情趣 , 非外人所能理解 。 ”
1946年 , 季羡林终于回到祖国 , 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 。
学生回忆 , 他每天4点就会起床 , 家里的灯 , 永远是校园里亮得最早的一盏 。
季羡林曾在日记中写到:
“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 。 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 , 或能有所发现 。 ”
本着这样的想法 , 季羡林每天起早贪黑 , 研究史料 , 把眼睛熬红过无数次 。
后来特殊时期 , 季羡林被污名成“印度贱民” , 被发配去看守宿舍 。
【历史故事】季羡林的人生信条: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文章图片
即使是这样的情况 , 他也顶着巨大压力 , 完成了300万字的译作《罗摩衍那》 , 为中印文化交流史立下不朽丰碑 。
季羡林的学生黄宝林曾评价老师:
“越是难的东西 , 他越敢搞 。 ”
季羡林自己也承认:
“甘做十年冷板凳 , 文章不说一句空 。 ”
“一个人干什么事 , 都要有点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 没有这个劲儿 , 我看是一事无成 。 ”
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 , 在这位老人的世界里倾盆而下 , 但他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心气儿 , 始终没有被浇灭 。
也正是凭借这样求新求变的毅力 , 他不断地超越自我 , 最终到达了更开阔的远方 。
不拘小节做事
1978年 , 季羡林被任命为北大副校长 。
此时的他 , 已经著作等身 , 在学界享有盛名 。
尽管如此 , 他待人依然亲和友善 , 没有一点架子 。
有一年北大新生报到 , 有位新生因为行李太多 , 不方便办手续 , 便请求一位“老校工”帮看行李 。
没想到他办完手续回来 , 已是正午 , “老校工”还站在毒日头底下 , 守着大大小小的包裹 。
这位新生对“老校工”感激涕零 , 他觉得自己遇到了好人 。
直到几天后 , 新生在开学典礼上看到“老校工”发言 , 才震惊地发现 , 他竟是副校长季羡林 。
【历史故事】季羡林的人生信条: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文章图片
和季羡林并称“燕园三老”的张中行 , 曾评价季老“为人朴厚 。 ”
意思是 , 季老为人质朴诚厚 , 有时做一些事 , 完全不在意自己的身份 。
有一次 , 有位学生邀请季羡林参加学术研讨会 , 季羡林答应了 。
可会议快开始时 , 却出现了意外 。
季老家里的人 , 因为不知道季羡林还在家 , 出门时把他反锁在了里面 。
季羡林心急如焚 , 为了按时到会 , 他竟然从家里翻窗户到了外面 。
当时的季羡林已经80岁高龄 , 身子骨不好 , 差点摔折了腿 , 后来还是被人搀着 , 一瘸一拐地参加会议的 。
在场的学生 , 看到季先生瘦弱的身影 , 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
除了对学生一诺千金 , 季羡林对普通老百姓 , 也十分友善 。
当时北京有个掏粪工人 , 喜欢收集书画 , 还打算办书画展 。
为了能吸引观众 , 他想找个名人题匾额 , 可是他找遍了那些稍有名气的书画家 , 都被拒绝了 。